借貸融資 擴大發(fā)展
一個人的成長不可能一帆風順,但只要靈活掌握機會,巧妙借用外力,未嘗不可以達到事業(yè)的巔峰。
丹尼爾·洛維格,1897年生于美國密歇根州的上鎮(zhèn)南海漫,洛維格父親是個房地產(chǎn)生意的經(jīng)紀人。洛維格10歲時,跟隨父親離開家鄉(xiāng),來到了得克薩斯州的小城——阿瑟港,一個以航運業(yè)為主的城市。
洛維格對船情有獨鐘,幾乎到了著迷的程度。他先給一砦船主做幫工,拆裝修理輪船引擎。洛維格對這一行有出奇的靈氣,簡卣稱得上無師白通。
由于他手藝出眾,攬的活越來越多,忙都忙不過來。于是干脆辭職,獨自開了個修理行。
就在洛維格即將30歲的時候,他的創(chuàng)業(yè)靈感開始迸發(fā)r。童年的賺錢經(jīng)歷出現(xiàn)在他的腦海里。
在洛維格9歲時,他偶然獲悉鄰居的一只舊柴油機帆船沉在了水底,船主人想放棄它。洛維格向父親借了50美元,用其中一部分錢雇人把船打撈上來,叉用其中一些錢從船主人手里買下了它,然后用剩下的錢請人把那條幾乎報廢的帆船修理好,然后轉手賣了出去,這次交易中他凈賺了50美元。
洛維格后來才知道如果沒有父親的那50美元,他難以做成這筆交易。洛維格由自己童年的經(jīng)歷發(fā)現(xiàn),對于一貧如洗的人,要想擁有資本就得借貸,用別人的錢開創(chuàng)自己的事業(yè),為自己賺更多的錢。
洛維格決定向銀行申請個人貸款。在相當長的日子里,紐約的很多家銀行里都能見到他忙碌的身影:他竭盡全力試圖說服銀行家們貸給他一筆款子,并且使他們相信他有償還貸款本金及利息的能力??墒倾y行對他的請求—一給予了拒絕。理由很簡單,他幾乎無所有,貸款給他這樣的人風險很大。希望像一個個肥皂泡那樣破滅了。就在絕望之際,洛維格突然計上心來。他有條尚能航行的老油輪,他決定把它重新修理改裝,并精心“打扮”了一番,以低廉的價格包租給一家大石油公司。,然后,他帶著租約合同等去找紐約大通銀行,說他有一艘被大石油公司包租的油輪,如果銀行肯貸款給他,他可以讓石油公司把每月的租金直接轉給銀行,來分期抵付銀行貸款的本金和利息。
經(jīng)過研究,大通銀行的經(jīng)理終于答應了洛維格的耍求。當時大多數(shù)銀行家都認為此舉簡直不可思議,把款貸給洛維格這樣一個兩手空空的人,等于是把錢白白扔進大海里。但大通銀行的經(jīng)理卻這樣認為:盡管洛維格本身沒有資產(chǎn)信用,但是那家石油公司卻有足夠的信嚳和良好的經(jīng)濟效益;除非發(fā)生天災人禍等不可抗拒因素,只要那條油輪還能行駛,只要那家石油公司不破產(chǎn)倒閉,這筆租金肯定會一分小差地人賬的。在這筆貸款業(yè)務中,洛維格的思維巧妙之處在于他利用石油公司的良好商業(yè)信譽為自己的貸款提供了擔保。
他拿到了大通銀行的第一筆貸款,馬上買下了一艘貨輪,然后動手加以改裝,使之變成了一艘裝載量較大的油輪。他再次把油輪包租給石油公司,獲取租金,然后又以包租金為抵押,重新向銀行貸款,然后又去買船,如此循環(huán)往復,像滾雪球似的,他買下一艘艘的油輪,然后租出去。等到貸款一旦還清,整艘油輪就屬于他了。隨著一筆筆貸款逐漸還清,油輪的包租金不再用來抵付給銀行,而轉進了他的私人賬戶。
由于洛維格的巧于經(jīng)營,他擁有的船只越來越多,包租金也滾滾而柬,洛維格不斷積聚著資本,生意越做越大。不僅是大通銀行,許多別的銀行也因為看到他的經(jīng)濟實力不斷壯大而開始支持他,不斷地貸給他數(shù)目不小的款項。
洛維格沒有就此滿足,他有了新的設想:自己建造油輪出租。
投入了大筆的資金,設計建造好了油輪,萬一沒有人來租,怎么辦,在常人看來,這是極為冒險的舉措。憑著對船特殊的愛好和對各種船舶設計的精通,洛維格非常清楚船的客戶需求市場,知道什么樣的人需要什么類型的船,什么樣的船能給運輸商們帶來最好的經(jīng)濟效益。他開始為顧客“量體裁衣”地設計油輪和貨船的樣式。然后他拿著設計好的圖紙,找到顧客,.旦顧客滿意,立即就簽訂協(xié)議,船造好后,由這位顧客承租。
洛維格拿著這些協(xié)議,再向銀行申請高額貸款。此時他在銀行家們心目中的地位已與過去不可同日而語。以他的信譽,加上承租人的信譽,洛維格向銀行提出給予他很少人才能享受的“延期償還貸款”待遇,也就是說,在船造好之前,銀行暫時不收回本息,等船下水正式營運后,再開始還銀行貸款本息。這樣一來,洛維格降低了自己的經(jīng)營風險,他可以先用銀行的錢造船,然后租出,以后由承租商代他償還銀行貸款。只要承租商還清了銀行的貸款本息,他就可以坐取源源不斷的租金,自然而然地成為船的主人了。整個過程他不用投資一分錢。
洛維格的這種“空手套白狼”用銀行的錢為自己贏利的賺資金方式,乍看有些荒誕不經(jīng),其實每一步驟都很合理,沒有任何讓人難以接受的地方。
如果說洛維格的第一次成功是靠了他的天才思維,那么后來他的事業(yè)跨上巔峰,是因為他抓住了一定的機遇。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時,也就是洛維格40歲的時候,他已經(jīng)有了規(guī)模不小的船廠和碼頭。隨著太平洋戰(zhàn)爭的爆發(fā),美國政府需求大量船只。
政府向他定購了大量的船只。洛維格的資本急劇地膨脹起來。
戰(zhàn)后,美國經(jīng)濟開始走向繁榮。可是洛維格卻逐步陷入了困境。因為政府大大地提高了對造船業(yè)的稅率,各種各樣的稅賦山一般沉重地壓得這一行業(yè)的人喘不過氣束。同時,工人工資提高、原材料價格上漲,形勢逼人。就在此時,洛維格以他的遠見,決定走向世界,向國外輸出資本。
機遇總是為有膽識的頭腦而存在的。
當時,二戰(zhàn)中戰(zhàn)敗的日本政府為r發(fā)展國力,積極恢復經(jīng)濟,正急需引進外資野心勃勃的洛維格把目光投向了那里。日本戰(zhàn)前的海軍重港,從前專門牛產(chǎn)其主力艦、航空母艦的地方——吳港,因為戰(zhàn)爭的緣故,被美軍夷為平地。工人們紛紛被遣散,造船廠也關門大吉了。當時日本人一心想重建它,但又擔心會驚動美國政府,怕美國把吳港作為美軍的軍事造船基地。精明的洛維格猜透了日本政府的顧慮,便以私人的身份來到吳港考察,向當?shù)赜嘘P部門進行游說。他很快贏得了吳港地方官員的信任,吳港跟他簽訂了造船協(xié)議,并向他提供了廉價的勞工和平價的鋼鐵。
洛維格以低價租金租下了碼頭,日本政府還給予他免稅免賦等優(yōu)惠待遇。吳港的發(fā)展給洛維格的產(chǎn)業(yè)注入了新的活力。他所造的船噸位越來越大,船隊也越來越龐大。在世界各地的海域里,都有了洛維格的船只。
創(chuàng)業(yè)初期,每個人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認真地思考一下,巧妙地借用身邊他人的優(yōu)勢,發(fā)展自己,不失為一個絕好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