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節(jié) 教育和選舉(3)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十六講 作者:呂思勉


古代貴族、平民都有學(xué)校,似乎很為文明。然而平民學(xué)校所教的,孟子說:

“皆所以明人倫也;人倫明于上,小民親于下?!薄峨墓稀贰U妥佑嗡^“小人學(xué)道則易使也”《論語,陽貨篇》。一鼻孔出氣。嚴(yán)格論起來,實在是一種“奴隸教育”。貴族的教育,也含有“宗教臭味”。俞正燮說:

虞命教胄子,止屬典樂。周成均之教,大司成、小司成、樂胥,皆主樂。周官大司樂、樂師、大胥、小胥,皆主學(xué)?!勇啡眨汉伪刈x書,然后為學(xué)。古者背文為誦,冬讀書,為春誦夏弦地,亦讀樂書。《周語》召穆公云:瞍賦曚誦,瞽史教誨?!短垂吩疲捍蠊U業(yè),大功誦?!z三代以上,書樂之外,無所謂學(xué);《內(nèi)則》學(xué)義,亦止如此;漢人所造《王制》、《學(xué)記》,亦止如此?!豆锼却娓濉肪硭摹毒有∪藢W(xué)道是弦歌義》。

原來學(xué)校是從明堂里搬出來的。明堂本來是個“神秘之地”。所以后來學(xué)校里的教科,還以“詩書禮樂”四項為限。禮樂是舉行“祭典”時用的,詩就是樂的“歌詞”,書是宗教里的古典。他的起源,大概如此;后來抑或有點變化,然而總是“不離其宗”的。所以貴族雖有學(xué)校,也教育不出什么人才來。所謂專門智識,是《漢書,藝文志》所謂某某之學(xué),出于某某之官。見《白話本國史》第一篇第十章第三節(jié)。專門的技能,則《王制》所謂“凡執(zhí)技以事上者,不貳事,不移官。”都是世代相傳的。世官的不能廢,亦由于此。

東周以后,情形就大變了。這時候貴族政體漸次崩壞;做專官有學(xué)識的人,漸變而為平民;向來所謂某官之守,一變而為某家之學(xué);民間才有“聚徒講學(xué)”

之事,有“負(fù)笈從師”的人;孔子弟子三千,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都是這個道理。民間有智識的人,一天天增多;貴族里頭,可用的人,一天天減少。就不得不進(jìn)用游士,孟嘗、平原、信陵、春申的養(yǎng)客,也是這個道理。當(dāng)時講求學(xué)問的人,漸漸以利祿為動機(jī)。所以蘇秦說:“且使我有雒陽負(fù)郭田二頃,吾豈能佩六國相印乎?”《史記》本傳??梢姷卯?dāng)時的講求學(xué)問,大都是受生計上的壓迫;所以秦散三千金而天下之士斗;可見得社會的文化,和物質(zhì)方面大有關(guān)系。游士的智識,固然比世卿高。然而愛國心卻較薄弱。孟子對齊宣王說:“所謂故國者非謂有喬木之謂也,有世臣之謂也;王無親臣矣。昔者所進(jìn),今日不知其亡也。”正是同這班人寫照?!读夯萃跸隆??!昂髣傧帻R,多受秦間金,多使賓客人秦;秦又多予金,客皆為反間,勸王去從朝秦;不修攻戰(zhàn)之備,不助五國攻秦。秦以故得滅五國。五國已亡,秦兵卒人臨淄,民莫敢格者。王建遂降,遷于共。故齊人怨王建不蚤與諸侯合從攻秦,聽奸臣賓客,以亡其國。歌之日:松耶柏邪,住建共者客邪。疾建用客之不詳也?!薄妒酚?。田敬仲完世家》??梢姷卯?dāng)時的游士,把人家的國家,來做自己“富貴的犧牲”,是不恤的。

總而言之,社會階級制度,是要靠世卿之制維持的(因為如此,才是把一階級的人,把持了社會上的大權(quán),不許別一階級的人插足)。然而如此,(一)貴族所處的地位,就不能不優(yōu),所處的地位既優(yōu).就不能不驕奢淫逸,就不能不腐敗,(二)而且貪欲之念,是無厭的,自己有了土地,遂想侵吞別人,貴族變?yōu)槠矫竦娜司腿斩唷YF族階級專有的智識,就漸漸的散人平民社會。所以貴族階級的崩壞,其原因仍在貴族社會的自身。這個很可以同馬克思的歷史觀,互相發(fā)明。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