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里數(shù)番描敘馬超是“面如冠玉,眼若流星,虎體猿臂,彪腹狼腰”,著實是英俊年少,悍猛無敵,又因他極喜穿白,是以得了個“錦馬超”的名。他少年時便隨父討逆黨,后來又因曹操殺了自己那奉天子詔而去討國賊的父親及滿門兄弟子侄,便為父弟報仇,屢屢起兵討曹,正可謂集國仇家恨于一身,儼然一個大義凜然的正面形象。
實際上照我看來,這是羅貫中在袒護他,估計是為了丑化曹操,或是還有什么其他的意圖,因此便給我們來了一招乾坤大挪移。其實在《三國志》里,也就是歷史上比較真實的那個馬超,應(yīng)該是個狼子野心、殘暴少謀、空負了一個勇名的人,至少是絕對算不上好人的,更別說是大義凜然了。
說到這個,我們要先從馬騰和韓遂說起才行。
馬騰,字壽成,是漢伏波將軍馬援的后代,因為征戰(zhàn)有功,從一介布衣至征西、征東將軍,長駐隴右。韓遂,字文約,西涼北宮伯玉作反,以邊章和他二人一起為首,眾至十余萬,而朝廷不能治,邊章等先亡,朝廷封韓遂為鎮(zhèn)西將軍。馬騰與他先是結(jié)為異姓兄弟,后來因部下互相攻擊,反目為仇,便開始打了起來。先是馬騰勝出,韓遂敗退,后來韓遂又卷土重來擊敗了馬騰,還殺了馬騰的妻子。自此兩部之間的戰(zhàn)爭連年不斷,一直到了在三輔、關(guān)西一帶威信極高的司隸校尉鐘繇前來調(diào)解,方才算告一段落。
后來到官渡之戰(zhàn)的時候,袁紹甥高干、大將郭援奔襲長安,鐘繇通示馬騰,馬騰使馬超領(lǐng)精兵萬人與鐘繇合力,擊敗高干及匈奴單于,馬超部將龐德斬其大將郭援(郭援系鐘繇之甥)。后高干等再次來攻,又為鐘繇、馬騰、馬超及關(guān)西諸將擊敗。曹操征荊州,馬騰等居關(guān)中。建安十三年(208),鐘繇為了避免關(guān)西軍閥割據(jù)的混亂局面再次出現(xiàn),便征馬騰入京師,馬騰因為自己的年紀的確也是大了,于是就在當?shù)貎汕倮舻挠拖?,入京師宿衛(wèi)。曹操當即表其為衛(wèi)尉,馬超的親弟弟馬休和馬鐵分別被封為奉車都尉和騎都尉,隨馬騰以及家屬共徙鄴郡居住。又拜馬超為偏將軍,由他單獨留在關(guān)西統(tǒng)領(lǐng)馬騰的部眾,韓遂亦同時遣其子入京師為質(zhì)。
然而在建安十六年(211),馬超竟然置他在鄴郡的老父馬騰及親兄弟馬休、馬鐵等一眾家屬的生死安危于不顧,悍然起兵作反。
這一舉動的直接后果,當然便是導致他在鄴郡的老父和兩個親弟弟以及在那里的所有馬氏家族成員,都以謀逆的罪名被下獄斬首,大約有一百來號人,曹操也算對得起馬氏家族了,
一直等到次年的五月才把馬騰等人斬首。且先不去說君主專制社會的株連制度和夷三族的做法對不對,只是就當時的情況而論,漢朝中央政府為了避免諸侯豪強割據(jù),要各地諸侯豪強押人質(zhì)的舉動顯然是有道理的。而馬超在漢朝中央政府沒有做任何對他不利舉動的情況下,僅僅因為 “疑繇欲自襲”這樣子虛烏有的原因,就“與韓遂、楊秋、李堪、成宜等叛”,這種舉動的目的,當然是企圖一直割據(jù)稱霸西涼,做一個土皇帝,只看他后來在潼關(guān)戰(zhàn)之不利時的舉動:
超等屯渭南,遣信求割河以西請和,公不許。九月,進軍渡渭。超等數(shù)挑戰(zhàn),又不許;固請割地,求送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