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洗去浮華
2002年,路金波兜里揣著5000塊錢,到北京首都體育館旁邊一家寵物店見韓寒。他打算出版韓寒的小說改編漫畫,授權費5000。這是他們第一次相見。
當時韓寒已輟學在家兩年,出版過《三重門》等,時常被出版社隱瞞版稅與印數困擾,可他又狡猾地表現(xiàn)出堅毅的樣子,一個年輕人,最關心的怎么會是錢?而是速度、女人,或者就是狗嘛。他抱著狗從寵物店出來,瘦小靦腆,旁邊停一輛三菱改裝車,大概因為早聽過“李尋歡”花名,并不生疏,說:“來,上車,我給你秀秀我的車技。”
“李尋歡”這個名號確實余威猶存。1999-2002年,路金波以此混跡網絡,與之齊名的寧財神回憶,“李尋歡”的小說心思細膩、文字純情,深受早期網絡文藝女青年青睞,如果要說日后為什么會喜歡上青春文學,此時已露端倪。雖然有些江湖習氣,流傳著“三駕馬車”、“四大殺手”派系,可當時網絡仍有精英味道。“我上網的時候,杰出的、有思想的青年才上互聯(lián)網,現(xiàn)在都是憤青、暴徒、性壓抑者、打工族……一部分跟黨走,一部分跟野蠻走,毫無見識?!甭方鸩ㄕf。
其中的三駕馬車“李尋歡”、“寧財神”和“安妮寶貝”被籠絡一處,成立風靡一時的文學網站“榕樹下”,蔚為一代網絡文藝青年圣土。辦公室分了三個區(qū)域:安妮寶貝率領一干文藝女青年占據了最陰暗的角落,每天縮在里面討論創(chuàng)作,時至今日,人們仍記得她那異乎尋常的憂郁、她的敏感細膩,以及飽受委屈后的那款迷人風度,她的柔弱就是她的力量,“榕樹下”無人不敬她一分。寧財神給辦公室鼓搗來一顆假榕樹,按上假鳥,沒事兒拿一彈弓打鳥。如今寧財神以《武林外傳》編劇留世,他結了婚,少了頑皮,專職做編劇,年薪百萬。坐在上海140多平的復式宅子里,他一邊磕瓜子一邊說:“我只在人生最低谷的時候才會再想到寫小說,如同一面鏡子,能把人照醒;郭敬明、饒雪漫這些,他們所謂的小說,也就是些劇本,有規(guī)矩和套路,本質上跟當編劇沒什么兩樣?!?/p>
路金波在“榕樹下”的辦公區(qū)域最亮堂,他已經開始穿西裝打領帶,腰板筆直,如同一個真正的生意人。他有大局觀,會審時度勢,懂得談判的藝術,“有序而無趣”。
2002年,網絡泡沫中,“榕樹下”解散,一部分股權賣給貝塔斯曼,成立“貝榕書業(yè)”(萬榕書業(yè)前身),放棄網絡,主要經營線下出版?!叭{馬車”中只有路金波留下來,他意圖尋找線下的“三駕馬車”,取代曾經橫行網絡的三位,他們是:韓寒、安妮寶貝、王朔。
與韓寒第二次見,就許諾給他200萬。“貝榕書業(yè)”簽下《一座城池》,首印80萬冊,首付100萬元。韓寒應下的當天,路金波覺得不塌實,夜里10點又把韓寒叫到辦公室,當場簽字,立即給錢。當時“貝榕書業(yè)”融資也不過400萬,路金波嘴上強硬,臉上還是有些為難。韓寒說,你先付我80萬也行。另一邊立即松一口氣。“其實,一直以來,我也蠻窮的……”不久,韓寒含蓄地表達了謝意。
隨后幾年,討論理財成為他們之間常有的話題。因為《光榮日》、《他的國》等12本書,路金波4年內共付給韓寒約1700萬元人民幣,可就在2009年下半年某一天,韓寒開著跑車前來談合作,嚷嚷著又沒錢了——卡里只剩150塊錢,打算全取出來,提款機還不能取50的。路金波這樣解釋韓寒4年花掉1000多萬的高超本領:“他買套房,給他爸媽買套房,他媽媽買張床也要17萬;5、6個女友一人一張信用卡;今天買輛跑車,半個月后不喜歡了,折價賣掉……”
人們總是猜測路金波與韓寒的關系:或許深刻,或許膚淺;路仿佛是韓不愿露面時留在人間的發(fā)言人,又在緋聞四起時放出許多煙霧彈;他們是哥們兒,可連接他們的仿佛僅僅是錢。2009年年末,流傳路金波與韓寒“分手”傳言——韓寒把新創(chuàng)雜志和新書運營權交給“盛大文學”。路金波說,我們從沒“在一起”,“萬榕書業(yè)”是韓寒的出版商,并非他的幕后推手,壟斷了他4年,如今不過是將10%的版權出讓給其他出版商。
“如果說我是韓寒的經紀人,那是看低我;說我是他的人生導師,那是看高我。我跟韓寒是兩個獨立平等的個體,一個生意人,一個思想家,我們互為益友,打打麻將、踢踢足球、捏捏腳。如果要說有什么指點,我年長他幾歲,會告訴他要懂得理財,要挑個溫順、體貼、會持家的正牌女友……”
與王朔的關系更為簡單?!拔揖褪窃谕跛繁容^寂寞的時候,跑得比較勤,當了十幾回小學生,聽王老師講講文壇往事、黃帝內經、宇宙起源……”次數多了,王老師感覺不拿出點兒存貨來,仿佛對不起他。
2007年,路金波以一字3美元稿酬簽下久沒露面的王朔,出版《我的千歲寒》,號稱共付稿酬375萬元;隨后出版王朔的《致女兒書》和11卷《王朔文集》。連帶200萬元簽下老友安妮寶貝的《蓮花》——她閉門創(chuàng)作,離群索居,唯一流傳在民間的傳說是,看合同極為仔細,連修帶該要花上三天,這又憑添了她越神經質便越神秘的魅力。至此,路金波的出版王國完成第一次擴張。
沒有一個藝術家不愿意得到大筆金錢進行創(chuàng)作,除非拒絕它有更大的樂趣。他們帶給路金波的回報也是超凡的,這個出版王國草具雛形便星光璀璨,他已經宛如國王,有大權在握之感。
“我用五年時間以‘李尋歡’混世,所得太多。我覺得,自己的寫作水平遠遠比我的知名度要差多了。我也覺得很羞愧,憑我這樣的作品,或者說憑我這樣的寫作的潛力,如果老是在這個圈子里面,到三十歲怎么辦?很尷尬。于是從那個時候我就決定老老實實當一個生意人,逐漸把自負、把‘小我’隱藏起來,變成一個更無情、冷酷、客觀的人。”走過從網絡寫手到文學金牌推手的路,此刻他最得意洋洋,也最脆弱。他說:“我想我還是成功地洗去了浮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