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街上有各行各業(yè)的工人,有做錫箔的、撐船的、做木工的、箍桶的、擔(dān)轎的等等。
紹興最大的手工業(yè)是錫箔業(yè),有“錫半城”之稱。這錫箔其實(shí)就是所謂“冥幣”。據(jù)說在元代,人們在江海上航行,遇到風(fēng)浪,總要將長方形的錫磚拋進(jìn)水中,為的是鎮(zhèn)壓“江神”、“海神”,后來逐漸發(fā)展成錫箔。打箔是一種很辛苦的活計,工人要用一頭大一頭小的鐵榔頭將一小塊錫打成一大塊薄薄的錫紙。干這個行業(yè)的大多是鄉(xiāng)下的農(nóng)民,種田和打短工之外,還想掙些錢,就來到城里做苦力。
紹興城里錫箔店很多,所以每天都能聽到榔頭的敲打聲從各店那簡陋的木板房里傳出來。
周家兄弟們印象最深的是附近的一家叫“榮生轎行”的鋪?zhàn)拥闹魅藰s生,人們都叫他“做不殺的榮生”。他終日賣苦力,一刻也不休息。店里有一乘轎出租,有人來租,他馬上同自己的兄弟去抬轎;沒有活的時候,就挑起水果擔(dān)子,沿街叫賣水果;遇到喪事,就去給人家抬棺材。總之,什么活重,他干什么。他與魯迅后來寫的阿Q全然不同,阿Q雖然也曾被人夸作“很能做”,但那話里含有揶揄的成分,而且阿Q沾染上一些流氓的惡習(xí),浪蕩而又狡猾,與榮生不可同日而語。
周家兄弟印象較深的還有十字路口的水果攤的主人,名叫蓮生,大家都呼之為“水果蓮生”。他的水果價錢往往很貴,好挖苦的人說他賣的是仙丹,所以價錢很不一般,又因?yàn)檫@樣的說法就也有人叫他華佗,華佗賣仙丹,正是本行。他賣的最多的是甘蔗之類的大路水果。孩子們最喜歡的是并不貴的時令水果如初夏的櫻桃,雖然體格瘦小,面色蒼白,但可以一堆一堆地買。
市井人物的悲慘命運(yùn),更在他們兄弟的記憶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賣夜糖的屠家小店的女主人寶林大娘有“豆腐西施”的艷名,她很喜歡湊熱鬧,每年都要出面張羅籌款,在她的小店附近搭上戲臺,請來街頭賣唱的“盲女”來唱“花調(diào)”。
這些女子(也有一兩個男子)大多聚居在城里馬梧橋一帶,他們唱的花調(diào)類似“彈詞”,七字一句或五字一句,有琵琶和揚(yáng)琴伴奏。所唱內(nèi)容多勸善懲惡、鼓勵刻苦修行的佛經(jīng)“寶卷”,如“劉香寶卷”、“花明寶卷”等。其主題往往是宣傳男尊女卑,說男子是七寶金身,女子是五漏之體,女子“不凈”,所以要忍受苦難,持齋修行,寄希望下輩子轉(zhuǎn)為男身。例如,寶卷中說,女子生來就是賤人:
女在娘胎十個月,背娘朝外不相親;
娘若行走胎先動,娘胎落地盡嫌憎;
在娘肚里娘受獄,出娘肚外受嫌憎;
合家老小都不喜,嫌我女子累娘身;
爺娘無奈將身養(yǎng),長大之時嫁與人。
本來婦女在社會處于下層,這種佛教觀倒說出了實(shí)情。但它卻有很大的副作用,那就是使婦女們喪失了最起碼的自信,以為現(xiàn)實(shí)生活中只有黯淡和無奈,最終形成悲劇的人生觀。
寶林大娘這么熱心張羅唱“花調(diào)”,不料給自己的親人帶來了凄慘的結(jié)局。她的女兒寶姑娘終日坐在小店里砑紙——就是將錫箔貼在另一張黃色的紙上——本來好好的,這樣的寶卷聽多了,遂對人世產(chǎn)生了厭倦情緒,形成虛無的人生觀。她從小就被許給山里的一家遠(yuǎn)親,但她不愿意。男方鬧到城里搶婚,被搶走后又救回來,后來經(jīng)多次交涉,終于解除了婚約。這樣一鬧,滿城皆知,害得寶姑娘不敢出門,從此躲在小樓上,不幾年抑郁而死。
魯迅后來寫小說《故鄉(xiāng)》,將寶林大娘作為原型之一,對她頗有不敬之詞。但她的女兒的故事,很引起魯迅的同情,在另一篇小說《祝?!分邢榱稚┰鈸尩那楣?jié),與寶姑娘的遭遇有相似的地方。實(shí)在,那時的婦女的命運(yùn)大致上是相同的。
周氏三兄弟后來都致力于婦女問題的研究,與早年的這些經(jīng)歷不無關(guān)系。幾十年后,當(dāng)周作人聽說家鄉(xiāng)又發(fā)生了搶婚致死人命的案子時,想起兒童時代的見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