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升與降:貧民化趨勢(2)

格調:社會等級與生活品味 作者:(美)保羅·福塞爾


 

只要打聽一下最近當?shù)貢昀锇l(fā)生的事情,你就能發(fā)現(xiàn)類似的貧民化趨勢跡象。主要的倒不是那兒賣掛歷、搞笑貓咪張貼畫、問候卡和紙娃娃等,而是書的出售十分完美地證明了羅杰·普萊斯的第一法則:“如果一樣東西沒人想要的話,就不會有人得到它?!边^去你往往可以隨意訂購任何已出版的書籍,過一周左右就能從書店得到它?,F(xiàn)在可不行了,令人震驚的是,就連最固執(zhí)的人都與這樣的事妥協(xié)了。連鎖書店——難道還有其他的書店形式嗎?——不僅要收2美元的訂購費,還要收書價一半的訂金。他們試圖使這些障礙合理化,于是給過去的“訂購”重新取了個名字。為了突出此過程的艱難和服務的優(yōu)質,他們稱之為“特別訂購”,這使它聽起來偏離常規(guī)、艱難,甚至幾乎不可能為之。這樣做的效果很顯著,顧客們受到鼓勵一味地依賴暢銷書書目,使他們的興趣僅僅停留在書店經(jīng)理(也就是以前的書商)認為大量采購就必定會帶來高額利潤的東西上。 

顧客很快了解到,他再傻也不該走進一家書店問銷售人員:“你有馬修·阿諾德的《文化與無政府狀態(tài)》嗎?”或者“你有沒有弗洛伊德的《文明與不滿》?”既然你面前堆滿了萊昂·尤里斯和安·蘭德斯的作品,為什么還要對上述東西感到好奇呢?書界另一個貧民化趨勢的例證是,國家圖書獎正被美國圖書獎取而代之,這兩個獎項雖然在名字上巧妙相似,含義卻截然不同。過去的國家圖書獎具有顯而易見的評判審慎的優(yōu)點,它由公正無私、知識淵博的裁判們來裁決。而現(xiàn)在的美國圖書獎則由出版商、編輯、廣告商、銷售人員和書店雇員來決定,它看中的不是書的質量是否優(yōu)異,而是其流行度和市場潛力。書店新采用的“特別訂購”措施和圖書獎的商業(yè)化,這兩樣新鮮事物看起來似乎不過是芝麻小事,從文化角度考慮卻簡直是民族災難。這些證據(jù)就存在于你的住所附近,證明了奧特加令人悲觀的研究結果:“大眾搗碎了它周圍一切與眾不同,一切優(yōu)秀、獨特、歷煉和經(jīng)典的東西?!?nbsp;

如此說來,貧民階級表面上看起來是失敗者,事實上卻是永遠的贏家。奧特加在1930年寫道,新興的貧民階級是“各個階層的侵略者”,強行用他們的方式玷污迄今為止神圣不可侵犯的藝術、文化、復雜和微妙的領域。然而,時間卻表明,事實上貧民原地未動,并沒有侵略任何階級,倒是社會頂層自動下滑來使自己適應他們的需求,因為購買力越來越集中到貧民階層手中。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