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兩種事情打破封建社會的沉寂,那就是祭祀和戰(zhàn)爭。所謂" 國之大事,唯祀與戎".二者同是被認為關系國家的生存的。先說戰(zhàn)爭。
周室的分封本來是一種武裝殖民的事業(yè)。所有周朝新建的國家大都是以少數外來的貴族(包括國君、公子、公孫、卿大夫及其子孫)立在多數土著的被征服者之上的。這些貴族的領主地位要靠堅強的武力來維持。而直至春秋時代,所有諸夏的國家若不是與戎狄蠻夷雜錯而居,便是與這些外族相當的接近,致時有受其侵襲的危險。再者至遲入東周以后,國際間的武裝沖突和侵略戰(zhàn)爭成了旦暮可遇的事。因為這三種原因,軍事成了任何國家的政治的中心,也成了貴族生活的中心。貴族一方面是行政的首腦,一方面也是軍事的首腦。農民每年于農隙講武,每逢國家打仗都有受征調的義務。此外有一班受貴族祿養(yǎng)著專門替貴族打仗的人,也就是戰(zhàn)場上斗爭的主力,那叫做" 士" ,即武士。
到底每一國的" 士" 有多少呢?這不能一概而論。據說周朝的制度,王室有六軍,大國三軍(《齊侯镈鐘》:" 余命汝政于聯三軍" ;又" 穆和三軍" ),中國二軍,小國一軍。周朝行車戰(zhàn),軍力以乘計。大約一軍有車一千乘,每乘有甲胄之" 士" 十人。事實自然與制度有出入。例如周室東遷后六十三年,周桓王合陳、蔡、衛(wèi)的兵還打不過鄭國,此時的周室決不能" 張皇六師".又例如在春秋末葉(約前五六二至前四八二年)頭等的大國如晉、秦、楚等其兵力總在四五千乘以上。
士字原初指執(zhí)干(盾)、戈、佩弓、矢的武士,其后卻漸漸變成專指讀書、議論的文人。為什么同一個字其先后的意義恰恰對極地相反?懂得此中的原因,便懂得春秋以前和以后的社會一大差別。在前一個時代所謂教育就是武士的教育,而且唯有武士是最受教育的人;在后一個時代,所謂教育,就是文士的教育,而且唯有文士是最受教育的人。" 士" 字始終是指特別受教育的人,但因為教育的內容改變,它的涵義也就改變了。
" 士" 的主要訓練是裸著臂腿習射御干戈。此外他的學科有舞樂和禮儀。音樂對于他們并不是等閑的玩藝," 士無故不徹琴瑟".而且較射和會舞都有音樂相伴。" 士" 的生活可以說是浸潤在音樂的空氣中的。樂曲的歌詞,即所謂" 詩".
詩的記誦,大約是武士的唯一的文字教育。這些詩,到了春秋末葉積有三百多篇,即現存的《詩經》。內中有的是祭祀用的頌神歌,有的是詩人抒情的作品,大部分卻是各國流行的民歌。較射和會舞都是兼有娛樂、交際、德育和體育作用的。
較射是很隆重的典禮,由周王或國君召集卿大夫舉行的叫做大射,由大夫士約集賓客舉行的叫做鄉(xiāng)射。較射的前后奏樂稱觴。預射的人揖讓而升,揖讓而下。這是孔子所贊為" 君子之爭" 的。會舞多半是在祭祀和宴享的時候舉行(不像西方的習俗,其中沒有女子參加的)。舞時協以種種的樂曲,視乎集會的性質而異。
這時期中著名的樂曲,如相傳為舜作的" 韶" ,相傳為禹作的" 大夏" 和武王所作的" 大武" 等,都是舞曲。大武的舞姿,現在猶可仿佛一二,全部分為六節(jié),每一節(jié)謂之一成。第一成象" 北出" ,舞者" 總干(持盾)山立" ;第二成象"滅商" ,舞容是" 發(fā)揚蹈厲" ;第三成象南向出師;第四成象奠定南國;第五成象周公召公左右分治(周初曾把王畿分為兩部,自陜而東周公主之,自陜而西召公主之,陜西省之得名由此),舞者分夾而進;第六成象軍隊集合登高,最后舞者同時坐下。六成各有相配的歌詞,皆存于《詩經》中,茲引錄如下。
■六成不必全用,第二成單行叫做武,第三成叫做勺,第四五六成各叫做象,幼童學舞,初習勺次習象。大武是周代的國樂,是創(chuàng)業(yè)的紀念,垂教的典型,武威的象征,其壯烈蓋非韶夏可比。舞者必有所執(zhí),在大武中舞者執(zhí)干戈,此外或執(zhí)雉羽,或鷺羽,或斧鉞,或弓矢。執(zhí)羽的舞叫做" 萬" ,這種舞,加上講究的姿式和伴奏,一定是很迷人的,可以一段故事為證。楚文王(前六八九至前六七七年)死后,遺下一個美麗的夫人,公子元想勾引她,卻沒門徑,于是在她的宮室旁邊,起了一所別館,天天在那里舉行萬舞,希望把她引誘出來。她卻哭道:
" 先君舉行萬舞原是為修武備的,現在令尹(楚國執(zhí)政官名,公子元所居之職)不拿它來對付敵人,卻拿它用在未亡人的身邊,那可奇了!" 子元聽了,羞慚無地,馬上帶了六百乘車去打鄭國。
理想的武士不僅有技,并且能忠。把榮譽看得重過安全,把責任看得重過生命,知危不避,臨難不驚;甚至以藐然之身與揭地掀天的命運相抵拒;這種悲劇的、壯偉的精神,古代的武士是有的,雖然他們所效忠的多半是一姓一人。舉兩例如下:(1 )前六八四年,魯國和宋國交戰(zhàn),縣賁父給一個將官御車。他的馬忽然驚慌起來,魯軍因而敗績。魯公也跌落車下,縣賁父上前相助。魯公說道:
這是未曾占卜之故(照例打仗前選擇御士須經占卜)??h賁父道:別的日子不打敗,今日偏打敗了,總是我沒勇力。說完便沖入陣地戰(zhàn)死。后來國人洗馬發(fā)現那匹馬的肉里有一枝流矢。(2 )前四八○年衛(wèi)國內亂,大臣孔悝被圍禁在自己的家中。他的家臣季路(孔子的一位弟子),聽到這消息,便單身匹馬地跑去救應,半路遇著一位僚友勸他不必。他說,既然食著人家的飯,就得救人家的禍。到了孔家,門已關閉,他嚷著要放火。里頭放出兩位力士來和他斗,他腦袋上中了一戈,冠纓也斷了。他說:" 君子死,冠不免。" 把冠纓結好才死。
王公大夫的子弟至少在原則上都得受武士的教育。王室有" 學宮" ,王子和他的近侍在內中學射,周王和他的臣工也有時在內中比射;又別有" 射盧" ,周王在內中習射,作樂舞。公室也當有同類的設備。
武士的地位僅次于大夫。他們雖然沒有封邑,卻有食田。出戰(zhàn)時" 士" 是穿著甲胄坐在車上的主要戰(zhàn)斗力。但他們底下還有許多役徒小卒,這些多半是臨時征發(fā)農民充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