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大多數(shù)家長來說,孩子的教育問題是他們最關心的,一定要給孩子創(chuàng)造盡可能好的環(huán)境,“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在這種心理的影響下,很多孩子未出生就開始接受教育。殊不知,對0~6歲的男孩而言,由于自身的生理條件,他們需要父母的關懷,對這個時期的男孩而言,愛才是一切。但很多父母卻抱著“不僅不能輸,還要千方百計創(chuàng)造條件讓我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的心理,對孩子進行他們安排的教育。
很多家長把“起跑線”看做是知識技能,父母的教育就是把成人關注的知識、技能,在男孩很小的時候就塞給他們。事實上,這并不是男孩的“起跑線”,而是家長希望的“起跑線”,這樣很容易形成“在良好條件下,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的狀況。
對于0~6歲的男孩而言,他們的特點主要體現(xiàn)以下幾個方面。
1.理解能力有限
看下面一位年輕媽媽的傾訴:
在兒子很小的時候,我就對他進行教育??吹剿肱赖焦褡由先ィ揖拖蛩忉尀槭裁床豢梢耘赖焦褡由先?;看到他不與客人打招呼,我就告訴他為什么應該禮貌地與別人打招呼……盡管教育了很多,可是根本就沒有用,很多事情他還是照舊,我的兒子怎么就不長記性呢?
其實,不是男孩不長記性,而是這位媽媽的教育方法不當,從出生到6歲這一時期,男孩根本沒有理性思維和邏輯思維的能力,向他們解釋、給他們講道理,只會讓他們感到痛苦。
這個時期的男孩不是父母眼中的小大人,即便是所謂的小大人,也是父母自以為的,孩子并不會按照父母期待的方式行事。
這個時期的男孩在情緒上要比女孩脆弱得多,因此他們需要父母更多的關注。
一個4歲的小男孩鬧著要找奶奶,如果家長告訴他,兩個小時后奶奶就會回家了,那么這個小男孩也許會哭鬧得更加厲害。因為根據(jù)他的理解能力,兩個小時是很漫長的,也許會比兩天都要長。
在這種情況下,家長正確的做法是:放棄解釋,陪他做游戲、給他講故事,對他多一些關注,以分散他的注意力。
2.不要讓孩子選擇
一些父母刻意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選擇能力,很多問題讓男孩自主決定,認為這樣會讓男孩長大之后成為一個擁有決斷能力的人,然而事實恰恰相反。如果總是讓0~6歲的小男孩在很多的選擇中自己去做決定,那這個孩子長大后就會成為一個沒有決斷能力的人。
從出生到6歲,男孩需要的是引導,而不是選擇。因此,在這一階段,家長要為男孩規(guī)定好每天的生活,例如,吃什么食物、穿什么衣服、去什么地方玩,這樣會使男孩清楚地認識自己,并獲得很大的安全感,從而有利于他們的成長。
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家長這樣問男孩:“禮子,你是想喝娃哈哈,還是喝牛奶?”“寶貝,周末我們是去看熊貓寶寶,還是去游樂場?”“兒子,你今天想看喜羊羊,還是奧特曼?”
正確的方法應該是父母要給孩子做榜樣,對孩子起引導作用。
對此,安德森博士表示,如果男孩從小就缺少一個自信的、起引導作用的成人做榜樣,那么,他就會變得很迷茫,不知道該選擇什么或者應該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