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之間,中南半島版圖最大、資源最豐富的緬甸,打破了沉寂,老百姓走入街頭,趕走尼溫,結束使緬甸民窮財困的專制制度,消息傳來,喚起筆者緬甸七日游的記憶。
八五年緬甸開放準許游客入境七天,筆者參加一佛教藝術尋蹤團,從曼谷乘坐緬甸唯一航空公司飛抵簡陋的仰光機場,雖已入夜,旅客擁擠,團友尾隨行李車往外走,以為可以集體過關,沒料被截了回來,海關人員公開受賄,向領隊伸出兩個指頭,有兩個部門要賄賂,區(qū)區(qū)一條洋煙不算數(shù),團友只有紛紛奉獻。
輪到填寫匯率單,每個人須在面無表情的官員面前發(fā)誓簽名,答應以后緬甸七天.每次換緬幣,不論巨細,均得一一記下。幾個小時的枯坐,有位團友說她在曼谷機場看到一只猴子,由一個女人拉著上飛機,筋疲力盡的虛脫中,如果她說有人帶了頭大象在候機室靜坐,我都會相信。
折騰了半天,接機的女導游又宣布以后七天的行程,剛好與香港旅行社的安排,順序整個顛倒過來,照領隊的策劃,我們一行十九人將順著年代,從古都蒲甘、曼德勒、東枝做一次歷史文化的巡禮,女導游毫無妥協(xié)之意.將我們送到茵雅湖酒店。
隔天早晨,在陰暗點燈的餐廳吃早餐,外邊是如夏的二月晴天,當年俄國建筑師;何以會在終年長夏的仰光,設計如此陰暗的餐廳,實在難以理解。
領隊力爭無效,行程還是硬給顛倒過來了,先到東枝府游英萊湖。
英萊湖 船夫獨腿劃船
緬甸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古代曾經統(tǒng)治緬甸南部的孟族。最早從斯里蘭卡傳入佛教,后來被人數(shù)眾多的緬族同化,現(xiàn)今克倫族、撣族、欽族等人口比例,遠不及占百分之六十五的緬族。
分布于東部撣邦高原的撣族,與中國西南的傣族、泰國的泰族、寮國的佬族同屬一民族。撣族地處高原,反對政府的叛軍出沒山林峽谷,除了東枝市區(qū),游客不準入山。
飛抵東枝,海關入境得出示證照簽證.有如身臨異國,令人費解。緬甸于十九世紀淪為英殖民地,東枝由史葛特爵士一手建立,還設了學校。城市在山間盆地之上,由于地形高,氣候類似"四季無寒暑,一雨便成冬"的昆明,為英國殖民者夏天避暑之處。
接機的導游是個豐腴懶散的中年女人,父親是回教徒,母親則信奉佛教,東枝也有不少基督教徒,各種宗教雜處,是個和平安寧的山城。居民用竹木茅草搭屋。上層住人,門前懸掛蜂巢,用來避邪,為了防止蝎子、蛇從房頂?shù)粝聛?,家家寢室皆掛蚊帳,下層則養(yǎng)馬、家禽。居民種糯稻和煙草。
去酒店途中,參觀當?shù)厥a的煙草工廠,試了一口雪茄,剛卷的煙葉仍濕,澀苦極了。
下榻的Strand酒店,英國殖民殘存的標志,房內設備簡陋,在昏暗的燈光下咀嚼食而不知其味的緬甸菜,團友帶進徘徊門外的華僑青年一同進餐,他自稱姓林,上幾代從福州來落戶,畢業(yè)于曼德勒大學,因不肯入緬籍,至今找不到工作,整天抓住游客練英語,對外頭世界充滿了好奇與向往。晚飯后我和三位團友應邀到他家做客,街上烏黑,只靠他手上的手電筒勉強照明。路過天主教堂、錫克神廟、佛堂并列的大街,來到他鐵門深重的家,被吵醒的父親用一口福州話邊罵邊來開門,見了我們才訕訕止住。據(jù)林老先生說,東枝約有五千華僑,他大兒子經營酒和豬只批發(fā),生活不俗,當著小兒子的面說他腦筋有問題,畢業(yè)了三年整天無所事事。
臨離開時,這青年帶我們參觀他的藏書,抽出林語堂的《生活的藝術》、《羅素論文集》預備深夜長談,趕緊告辭出門,他又堅持陪我們走了一大段路,看得出很寂寞孤單,在這隔絕的東枝,他的求知欲被當成笑談,連自己的父親都嫌棄他。
隔天起了個絕早,去看Indha族五天一次的趕集,附近少數(shù)民族穿著傳統(tǒng)服飾,坐在載著青菜、豬只的騾馬車搖擺來趕集,當?shù)貙в巫跅l凳上吃緬式早餐,油炸的面食,澆上熱熱的濃湯,可口得很。這天正好是情人節(jié),團中一位脫離摩門教,以中國道教為博士論文現(xiàn)教哲學的美國人,抱了一大■紫紅雛菊,送給年長的女團友,引得拍手聲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