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陳萬雄:人類原鄉(xiāng)的最后守護者

明報:出入山河 作者:饒宗頤


人類原鄉(xiāng)的最后守護者

大興安嶺森林的鄂克溫族

陳萬雄 商務(wù)印書館總編輯

中國最大的森林大興安嶺,住著原始時代的孑遺--鄂溫克族和鄂倫春族,他們?nèi)砸陨钟潍C為生,利用金屬進而使用火槍只是二百年內(nèi)的事……

蒙古民族遠祖是從大興安嶺森林中"化鐵出山",走進現(xiàn)今的室韋鎮(zhèn)和額爾古納河的。大興安嶺的森林是蒙古族的原鄉(xiāng),也是歷史上不少活躍于蒙古高原的草原民族的原鄉(xiāng)。大興安嶺的原始,有著意想不到的悠久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內(nèi)容。我們曾在蒙古草原上尋找過游牧文明,如今,要到大興安嶺尋找比草原夏古老的森林游獵文明。

森林原本就是人類的原鄉(xiāng)。人類最原始的生活,是在森林游獵和采摘中度過的。一萬年前踏入新石器時代,人類才出現(xiàn)農(nóng)業(yè)定居與草原游牧的新生活。一萬年歲月的推移,森林在農(nóng)田和草原的蠶食下不斷后退,游獵民族也日漸凋零。人類文明的興替進步,常常又蘊藏著自我毀滅的危險,當(dāng)前人類正嘗盡斷伐人類原鄉(xiāng)--森林--過甚的苦果。

經(jīng)過百多年的過度墾伐,大興安嶺上原始森林面積大幅減少,但這里仍舊是中國現(xiàn)今最大的森林。也只有大興安嶺,仍住著有歷史久遠、一直保持游獵生活原型的孑遺--古老民族鄂溫克族和鄂倫春族。

到大興安嶺森林首個目的地,是滿歸鎮(zhèn)的敖魯古雅鄂溫克自治鄉(xiāng)。從大興安嶺中部根河市出發(fā)北上,沿路都是山林,道路平緩,路旁多是白樺樹和落葉松。途中偶爾會有開闊的農(nóng)田和木屋山莊。車走了半天,來到牛耳河一帶,已是大興安嶺北部,才感覺山勢增高。登高遠眺,極目漫山起伏,密林覆蓋,云霧繚繞,松濤如搗。地帶開闊平緩處,一如平原,卻滿長著茂密的森林。蜿蜒的河流淌的是黑水,卻透徹清冽。呼倫貝爾草原河道縱橫,黑龍江河水滔滔,源于大興安嶺不盡的源頭。汽車在森林中穿走,時常會一兩個小時不見天日,不見人煙,隱沒在深深的密林中,猶如《西游記》的哪吒,踏著火輪,走入海底龍宮,教我們領(lǐng)略到茫茫的林海世界。

敖鄉(xiāng),地處中國的東北角,車行再北上兩小時,即接近北極圈的漠河邊鎮(zhèn)。這條村莊異常安靜,與我們習(xí)見雞犬相鳴的聚居情景不一樣。偶爾才碰上一兩個居民,據(jù)說居民大都上了山。所謂上了山,是上了大興安嶺的深林中,他們的家依然安于山林。

這里有一座很好的平房博物館,陳列著鄂克溫族近、現(xiàn)代留下的狩獵漁獲、日常生活、宗教信仰和各種工藝品文物。鄂克溫族沒有文字。十八世紀前,鄂克溫族仍沿用木弓、骨簇等原始工具,利用金屬進而使用火槍只是二百年內(nèi)的事。博物館內(nèi)的文物,為我們揭示了大興安嶺森林的變化,也保留千萬年來森林游獵生活的原貌。

"鄂克溫"是"住在大山林中的人"的意思,也是一個古老的民族。自古以來,從貝加爾湖東到黑龍江以南的寒溫森林地帶,是他們的活動范圍,以漁獵和飼養(yǎng)馴鹿為生?,F(xiàn)今鄂克溫族在全國約有一萬八千人,大部分人生活在大興安嶺和額爾古納河間,過的是草原游牧和農(nóng)業(yè)定居的生活。千萬年來,由森林游獵到農(nóng)業(yè)定居和草原游牧的人類演化進程,在近百年也無可抗拒地降臨在中國大地上游獵民族的最后孑遺--鄂克溫族和鄂倫春族身上,留下敖鄉(xiāng)不到二百口的鄂克溫族人,仍維持狩獵和飼養(yǎng)馴鹿的生活原型。這是我們選擇敖鄉(xiāng)鄂克溫自治鄉(xiāng)作第一站的緣由。

得一位約五十歲的鄂克溫女族人帶領(lǐng),我們探訪了森林深處的兩家獵戶。這位女族人是五十年代定居接受過教育的第一代,她的母親曾是個薩滿(薩滿教祭司)。薩滿教是中國北方森林和草原民族最古老和普遍的宗教信仰。

沒有文字 喜歡留在山林中

先來的一家,四代人,約七八口,住在傳統(tǒng)的"撮羅子"(森林中最原始的木架房子,也是蒙古包的原型)里。兩位青年特別為我們表演搭"撮羅子",連砍樹到搭蓋完工,不用一個小時。家用器物和身上穿戴的,不少仍用樺樹皮和動物皮制造。森林游獵民族生活最重要的原料,是就地取材動植物的皮。這家飼養(yǎng)著上百頭的馴鹿。馴鹿俗稱四不像,是寒溫帶特有動物。馴鹿雖是飼養(yǎng)的,卻野放。方圓幾十里,就這一家。在我們看來,這里的生活是何等寂寞荒蕪。從七八十歲的老人家到七八歲的男孩,都毫不猶豫地說喜歡留在山林中。年約五六十歲的主婦告訴我們,比起以往,現(xiàn)在滿山都是人,太喧囂了。又說每回去城都會頭疼,都會迷路。其實她說的城只有兩條直街。在漫無邊際、不見天日的森林中,他們說從不會迷路,即使走出幾百里外。另一獵民家看來更簡陋些,因而顯得更原始、更怡然自得。活在都市的我們,耐不得一點寂寞,郊野農(nóng)村也待不住,更何況荒漠的森林?他們心里或許永遠不會明白。

這些仍扎根在山林中的鄂克族人,是人類原鄉(xiāng)最后的守護者。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