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青的文憑不理想并非因為學習不努力或者家庭條件不好什么的,她天生畏懼理論性的東西,任何文字或者邏輯之類的都讓她頭大,越努力頭越大。
董青有個長處,非常善于贏取客戶的信任,屬于典型的客情類銷售(指主要依靠和客戶建立良好關系來獲取生意的類型),她拿單子全憑了和客戶關系好,“勤快而缺乏策略,熟練而缺乏邏輯”,是主管給她打的標記,在王偉和岱西之前的東大區(qū)經(jīng)理那里,董青都不討喜,被看作“潛力到頭”了,因此她干了一年助理經(jīng)理還沒有被扶正,一直負責著上海周邊一些相對次要的區(qū)域。
直到岱西接了東大區(qū)經(jīng)理的位置,見董青老實聽話,一門心思撲在生意上,才把她扶正。岱西對董青,可說是有知遇之恩。追昔撫今,董青有理由不喜歡杜拉拉作為岱西情敵的角色。
說起來杜拉拉好歹是個“人事行政經(jīng)理”,一般人但凡聰明點的,沒事兒犯不著去主動招惹沾著“人事”二字的,但董青腦子里沒那根弦——作為一個一線銷售經(jīng)理,除了頂頭上司外,她很重視建立并維護和市場部、財務部的同志們的長期關系,前者手里有她垂涎的市場資源,后者負責審核一般銷售人員都難免的報銷疑點,而她在DB的失意或者快樂,向來似乎和HR的沒有什么關聯(lián),她只是本能地有些害怕王偉,等確定王偉走了,永遠不會再回DB了,感念岱西知遇之恩的董青,就找個機會當面來向杜拉拉采訪“王杜秘史”了。
在這么個一千來號人的公司里,杜拉拉和董青的關系,向來也就限于有些面熟罷了,她甚至連把“董青”二字和真人對上號也要花點力氣,平日見面就算狹路相逢不打招呼實在說不過去了,兩人最多含混地點個頭算數(shù)。
今見董青動問,拉拉馬上想到這人曾是岱西手下的一個小區(qū)經(jīng)理,她本能地有些忐忑起來,暗自揣測著今番這董青只是“大嘴”出于八卦的天職,抑或“天使”為著復仇的使命找上門來了。
拉拉還是第一次認真觀察董青,她是個中等個子,腰、腿、臀,無不適用“中庸”二字,一身鐵灰色的西服套裙顯得職業(yè)而標準,成功地從造型上掩護了她思想高度上的短板。
董青皮膚還算細膩,五官雖然缺乏擺得上臺面的動人之處,但也沒有什么說不過去的遺憾,何況局部的缺點和普通之處總使一個人顯得更真實。她的瓜子臉輪廓低調而柔順,和驕傲的胸部正形成了一種迷人的反差味兒——董青本人對這個特點并不糊涂。
拉拉不好開罪暗含引而待發(fā)之意的董青,只得賠著假笑道:“我要有那等好身手搞定王偉,何必還在這里自己干得苦哈哈,早跟著他過好日子去了,你說是不是?”
然而,不論是一個“大嘴”抑或是一個“天使”,絕對不是這樣空洞無力的托詞能打發(fā)了的,董青當下再接再厲道:“就是呀,拉拉,我也不相信——可是你猜怎么著?他們都在懷疑,那個和王偉一起的女的,明明就是你!他們說你現(xiàn)在是一味地在假裝,死不承認罷了!”
雖然眉眼生得細長,并不妨礙董青說話的時候拿錐子一樣銳利的眼神端詳著拉拉的眼睛,她一面想起老電影里正義者義正辭嚴地對撒謊者說“看著我的眼睛”,一面期待著杜拉拉明知無望卻仍要垂死掙扎辯解、然后當場被戳穿地出丑。
拉拉耐著性子說:“哎,實在是高看我了。這事兒不是早有人找我DOUBLE CHECK(再三核實)過了嘛,我真沒這好身手,至少還得再練兩年?!?/p>
董青在業(yè)務上專業(yè)度并不高,但客戶關系一直是她的強項,這主要基于她對人物心態(tài)把握得十分到位,眼下董青早看出對方不耐煩,她估計到杜拉拉雖然暗藏兇意,還是不愿意輕易翻臉的,就進一步挑戰(zhàn)杜拉拉的底線道:“早有人來問過了啊?那你可得調整好自己的情緒,不要讓這些人影響你?!?/p>
杜拉拉在EQ上果然不是客情類銷售的對手,她氣惱得牙根癢癢,穩(wěn)了穩(wěn)血氣,才回道:“不好意思,我得開會去了,先走一步。”
董青笑微微地說:“好的呀,下次再找你聊!”
聽董青這話竟含著預約的意思,拉拉心說有完沒完,下次還來怎么的?她到底年輕,一個沒忍住,這時候也咧嘴壞笑道:“哎,董青,是不是做銷售壓力太大,想改行做娛記啦?我跟你說,一個八卦娛記要成為一個名記,首先要明白一點,新聞本來無所謂對錯,它不是用來維護真理和良知的,重點在于及時曝料、不斷傳播,只要不超出政府容忍的范圍——丑聞若不為人所知,如何算得上丑聞?又如何達到娛樂人民的目的呢?所以,在這樣的工作中,娛記不需要善良,也不必以為這種傳播是多么的不善良,這只是一種職業(yè)的態(tài)度,要從技術的角度去理解?!?/p>
文字和思想是董青永遠的痛腳,這個她玩不過杜拉拉,加上杜拉拉說得飛快,她更加理解不過來這段有點書面化的文字到底啥意思,不過她明白杜拉拉是在罵她。
董青嘴角一翹,笑了:做銷售的人,聽得明白的罵人話哪天不聽一籮筐呀,還怕這種似是而非的罵人話嗎?
她聽來聽去只記住了杜拉拉似乎重復地提到“善良”這個詞兒,做銷售的最不當回事兒的就是“善良”,老板們在臺上講話,總說要把競爭對手打倒在地,再“碾碎”他們,一面說還一面來回碾著上萬元一雙的鞋子的皮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