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盜墓者去外邊踩點時,總是等到秋收后提著竹籃裝做是“拾谷茬”的人在田間山頭轉悠。時間一長,盜墓者出去盜墓踩點叫“拾谷茬”變成了行話,當然,這是盜墓者內部流通的行話,外人很少得知。
土地承包責任制以后,糧食不缺了。盜墓者“拾谷茬”的借口行不通了,慢慢也就不用了。就在大家早已淡忘了“拾谷茬”這句行話時,如今這句行話又悄然出現,不過其中的含義卻又多了一層意思。
文物部門雇傭的勘探人員在野外作業(yè)時,凡是勘探出遺跡墓葬,除了要詳細記錄遺跡墓葬的地理方位,面積大小外,有時還要保留用洛陽鏟掏出來的探孔,為了做出標記和防止土塊掉落入探孔,通常會用木楔插在探孔里,上面留出一截以便考古隊員趕來后辨認。可周圍村落里不知情的村民有時候會拔掉這些木楔回家當柴燒,再則所需木楔數量甚多,不方便在田野攜帶。
后來有些勘探人員索性就地取材,在田地里找?guī)讉€玉米茬倒置插入探孔,玉米茬上的根須既能擋住周圍的土不掉落入探孔,又能做出標記。雖然這樣做不符合文物部門的規(guī)定,但為了防止村民拔掉木楔,防止木楔招來盜墓者,更為了不請人工看守現場以節(jié)省經費,很多地方的文物部門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地默許了這一做法。
有些盜墓者不需要漫無邊際的尋找古墓,而是專門盯梢尾隨勘探人員,伏在勘探地點不遠處的高地,等勘探人員離去后,迅速奔向勘探地點,拔出倒插在探孔內的玉米茬,用自帶的工具探一下探孔,或是通過地上遺留的土塊便能確定地下的墓葬有沒有價值。這些盜墓者被其他的盜墓者稱之為“拾谷茬”,意思是專門在地里翻拾考古人員留下的“玉米茬”。
杜行第一眼望見這兩個人趴在地上時,還以為是玩攝影的,也就沒在意,第二次看到他們,心里隱隱起疑,總覺得很奇怪,可杜行沒有跟盜墓者打過交道,雖然以前就聽說過“拾谷茬”,現在在田間遇見倆人,一時之間還真地沒往盜墓那方面去想。直到冷不丁地想了起來,立刻恍然大悟,這才急急地翻過山坡趴在大豆秧里遠遠地觀望。恰好正值午時,天氣又酷熱難耐,正好遇見勘探人員收工回營吃飯休息。
那倆人距離此處還是有些遠,杜行看得不是很清楚。
杜行忽然有些沖動。兩個“拾谷茬”的人朝山溝里走去的時候,沒看到他們手里提著望遠鏡。對,剛才架在他們倆人中間的那個單筒望遠鏡,現在一定還在山坡頂端的酸棗叢中,自己只需要背著山坡繞過去,神不知鬼不覺地溜到他們剛才趴的那個地方,就能用望遠鏡看到他倆的一舉一動了。剛才他們偷偷地觀察別人,現在被觀察,這該多有趣。
杜行不做遲疑,從豆秧田里翻身起來快速地朝目的地跑了過去。一鼓作氣跑到那塊架著望遠鏡的酸棗叢中時,杜行已是累得氣喘吁吁,雙腿發(fā)軟。
貼近望遠鏡朝山溝望去,見那兩個人正站在草地上商量著什么,不,看他們的表情不是在商量,而是在爭執(zhí)。左邊的那個人留著一頭長發(fā),臉上還長著一顆痣,穿著一件石板灰色襯衣,背上背著一個長條形的小背包。
那人手里握著一截從地上撿起來的土塊,另一只手在土塊的邊緣指點比劃幾下,又指著腳下的土地來回比劃幾下,嘴里朝著另外一個人不停地說話,看表情很是激動。另一個人是個身材魁梧的胖子,戴著頂麥秸草帽,光著臂膀,赤裸著上身,雖然只穿著一件大褲衩,卻掩不住一臉的富態(tài)相。杜行轉頭看看望遠鏡旁邊,放著一件豎條紋真絲襯衫,想必是那胖子留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