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無論大城市里的職業(yè)性劇團,還是鄉(xiāng)間戲班子,常唱“對臺戲”,想來很有趣,對今日劇團也有啟迪。
“對臺戲”又稱“打對臺”,指的是一個班社(劇團)與另一個班社(劇團)在同一時間,并在距離相近的劇場上演相同或相似的劇目,以招徠觀眾,一爭雌雄。當然,這兩個劇團的陣容和演出水平要相差不多,否則“對”不起來。
這種“對臺戲”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有的是一方出于對另一方的報復、嫉妒、較量;有的是背后有人操縱,為了挑起事端;但更多的情況,屬于藝術上的一種競爭。舊時的戲班都是自負盈虧,自生自滅,為了自身的生存,在關鍵時刻要拿出最佳陣容,演出最富吸引力的戲碼(劇目),爭取提高上座率,增加演出收入。
猶記早年李萬春和李少春的“對臺戲”,就很有意思。李萬春與李少春乃姻親(李萬春是李少春的姐夫),兩人均演武生戲,戲路也很接近。他們若在同一個城市相遇,必唱“對臺戲”無疑,以此招徠觀眾,觀眾爭相購票,看看他們究竟誰演得好。李萬春和李少春也不計較誰的觀眾多,誰的觀眾少,反正收入都屬于一家人的。
張翼鵬(武生泰斗蓋叫天之子)也是著名武生。最難忘的是他與李萬春的對臺戲。一次他見李萬春貼出海報,演出《十八羅漢收大鵬》,因劇名中有“鵬”宇,認為這是李萬春沖著自己來的,非常憤怒。一氣之下,他也貼出海報,要主演《孫悟空棒打萬年春》,要以此“回敬”李萬春。弟兄們鉚足勁,一爭高低!觀眾不明個中緣由,紛紛購票,爭相觀看,雙方都有很高的收入。
張翼鵬演技很高,“打對臺”也很有辦法。有一次,他不但沒有征得父親蓋叫天的同意,也沒有和弟弟二鵬商量,便和二鵬唱起“對臺戲”來。張二鵬也是武生演員,他的演技遠不如張翼鵬,結果把二鵬拉垮。演出時,張翼鵬那邊人頭攢動,而二鵬這邊卻是門可羅雀,自家人給自家人來了個難堪。蓋叫天聞知此事后,非常惱怒,認為翼鵬毫無手足之情,聲言要與張翼鵬斷絕父子關系。
舊時鄉(xiāng)間紅白事(結婚或出殯)也常請戲班唱戲。大戶人家最少請兩班,有意讓他們唱“對臺戲”,以討個紅火熱鬧。兩個戲班唱起“對臺戲”,往往是,你唱武戲,我也唱武戲,你演文戲,我也演文戲,都拿出本班戲的真功夫。有趣的是吹嗩吶,甲戲班吹一個,乙戲班就一人同時吹兩個;甲戲班見狀,干脆用鼻子吹嗩吶,乙戲班更不示弱,干脆拿起瓷茶壺吹起來……觀眾叫“好”聲不斷,把演出推向高潮。當然唱也好,吹也好,必須有真功夫,誰好誰差,觀眾看得很清楚。鄉(xiāng)村戲班中藝術造詣高的人,一九四九年后都被吸收進了國家專業(yè)性劇團。
“對臺戲”是一種藝術上的競爭,這必然會促進藝術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而今,內地劇團都由國家養(yǎng)起來,這種帶有競爭性的“對臺戲”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