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北京民間雜戲

老俗事 作者:周簡段


舊京民間雜戲最能吸引人者,是起源很早的耍猴兒與要耗子。

耍猴兒即古代沐猴戲,起源于南朝陳代?!蛾悤?nbsp;始與王叔陵傳》云:“歸坐齋中,或自執(zhí)斧斤為沐猴百戲。”清代《燕京歲時記》敘述頗詳:“耍猴兒者,木箱內藏有羽帽烏紗,猴兒自啟箱,戴而坐之?!溆喾隼缗荞R,均能聽人指揮?!?/p>

舊京耍猴者大都為兩人合作,一人背木箱與猴并敲鑼招攬,一人牽狗與山羊,擇寬敞處拉開場子,先將一鐵橛子插于地,令猴兒坐其上,俟觀眾圍攏后即行表演。猴子伴隨著節(jié)奏鮮明的鑼聲,又翻筋斗又豎蜻蜓,露出那紅得像火焰的猴屁股,逗得觀眾哈哈大笑,頑童們則紛紛高喊:“猴兒屁股著火嘍!”益發(fā)大笑不止,于是招來更多人圍觀。

藝人相機變化鑼聲以為命令,猴遂打開木箱,聽罷主人“打開柜來掀開箱,裝一個三關楊六郎”一句唱詞,即取一頂小紗帽戴在頭上,坐于橛上閃目環(huán)視觀眾;主人接唱“楊六郎回到三關上,裝個坐殿的趙乾王”,猴即開箱換戴小王帽;主人再接唱:“趙乾王回到中軍帳,裝一個倒坐南衙的包丞相”,猴兒即又換上畫著包公臉譜的面具,變化多端,憨態(tài)可掬。最后唱到“什么樣的官兒都不怕,就怕衙門里的活閻王”,那猴兒便戴起一個“緯簾”(清代差役的官帽),并瞪著眼睛怒視觀眾,頗似兇相畢露的酷吏,給人一種罵世之感。

繼而是狗鉆圈兒,羊拉車,猴兒坐在車上,揮鞭趕羊,狗隨車行,轉圈兒表演,猴兒忽而跳到羊背上翻筋斗,忽而跳到狗背上豎倒立,表演已達高潮,掌聲四起,最后便是猴與主人一塊向觀眾打錢。錢若打得不多,猴兒便跳上主人肩膀假裝耳語,主人心領神會,假托猴兒的意思,再次向觀眾斂錢。

耍耗子即古代之鼠戲?!堆嗑q時記》云:“京師謂鼠為耗子。耍耗子者,木箱之上,縛以橫架,將小鼠調熟,有汲水鉆鐵圈之技,均以鑼鼓聲為起止?!边@段記錄,失之過簡。

耍耗子為單人表演。所馴皆小巧白鼠或花鼠。橫架上設有樓、塔、瓜、桃、木魚、木桶、秋遷、轉輪、軟梯等模型,油飾得五顏六色。十余只小鼠分放于木匣中,輪流表演,各有所長,隨著指揮棒(一尺長的竹棍兒),聽著口令,絕對服從,且無半點差錯。

藝人口念“白猿偷桃”,小鼠即沿軟梯而上鉆入桃瓢;再念“狀元祭塔”另一小鼠即鉆進塔腹;念“呂洞賓三上岳陽樓”,又一只小鼠即爬進樓中;喝一聲“姜太公釣魚”,即有小鼠應聲倒掛于橫梁上,以前爪倒拴木魚之線,往復作垂釣之姿;再喝一聲“李三娘打水”,便有小鼠以前爪提木桶出井口……待“戲完討賞”一聲令下,群鼠依次順梯而下,紛紛拱手而立,以示討賞。觀者無不笑逐顏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