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節(jié):何謂“不服周”:荊楚第一“不服周”之君(2)

楚國往事 作者:馮知明


熊渠在南蠻之地站穩(wěn)腳根之后,便開始了他雄心壯志的計劃,要在這塊南蠻之地,建立荊楚王朝。

他首先選擇去征伐庸國。如果我們了解庸國的歷史,便會知道熊渠征伐的重大意義。這個庸國,歷史十分久遠,春秋時,它是巴、秦、楚三國之間的一個大國,建都上庸(今湖北省竹山縣西南)。他與楚國一樣,同周室共同舉事,隨周武王滅紂。如果說楚之先祖當文王之師,而庸國之君,則是身先士卒,與周武王并肩戰(zhàn)斗。

周武王革商紂之命后,據(jù)《尚書》記載,他聯(lián)合西土的庸、蜀、羌、髳、微、盧、彭、濮等族和方國,而庸國則位列八國之首,看得出來此庸國為西邊的大國。它應該在商代就有了自己的領(lǐng)地,具備了國家的雛形。牧野之戰(zhàn),使商王朝氣數(shù)已盡。武王造反后回到鎬京,繼承商之制度,對西周進行了“分土封侯”。分封有三種類型:一為周王室的同姓(姬姓)至親,比如蔡、隨等國;二為功勛卓著者,比如姜太公;三為古帝王之后,比如北地宋國和東之徐國。故《荀子?儒效篇》記載:“周初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庇箛遣皇菍儆诒环庵?,史籍難尋,但我們從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活動可以了解,它是一個舉足輕重的大國。

我頗驚訝地了解到,庸國幾成了中華文明的搖籃。伏羲在庸地傳法;女媧在庸地造人,而她補天應是在西之昆侖吧;神農(nóng)氏在庸地遍嘗百草,分辨五谷。就是說遠古三皇其實就是庸之三皇。庸地還是堯的長子丹朱的封地,傳說他發(fā)明了圍棋,下棋時有樹葉飄落于水±?中,成了喝茶的第一人,故“茶風源于巴山楚水間”。庸國還是鑄造大鐘鼎的國度,庸人矛堅器利,與楚征戰(zhàn),九戰(zhàn)九捷?!拔┯谷松茟?zhàn),秦楚不敵也?!庇箛_疆擴土,北抵漢水,南接長江?,東西之間,面積幾近四萬平方公里。

熊渠選擇攻庸,已經(jīng)?不言而喻,不管是軍事上還是政治上,都具有重大的意義。他必須削弱庸國,使其聲譽受損,不至于再讓庸成為八國聯(lián)軍之首,使楚步商紂之后塵。大庸在此,楚國后方必被人虎視眈眈。他伐庸大舉成功之后,便第二次出征,征服楊粵,然后又把矛頭對準了鄂國。

鄂國,古亦稱噩國。據(jù)說早在夏商王朝時期,在今山西汾河流域一帶生存,以鱷魚為部族圖騰,此地在上古有鱷魚活動。據(jù)《史記?殷本紀》記載,商紂王“以西伯昌、九侯、鄂侯為三公”。后來鄂國也倒戈參與到周武王滅商的同盟中,然而到西周初年,它依然逃脫不了被晉國所滅的命運。之后其先民南遷至洛陽一帶,周王室準其宗室在此。也許社會動蕩加劇,鄂人再遷今河南南陽一帶。在這漫長的歲月里,鱷人如楚之先人一樣,跋涉于南蠻之地。

鄂國一度與周王室關(guān)系密切,據(jù)青??禮器《鄂侯馭方鼎》的銘文記載:周王室南征,鄂侯馭方獻禮并宴請周王。周王賞賜給鄂侯馭方財物、弓?矢、馬匹。鄂侯馭方以此為殊榮,并留給后人,傳予子孫。當周王室日漸衰微,與周王室關(guān)系不錯的鄂國,不斷擴張強大,與周王室開始交惡,竟率南淮夷、東夷共同叛周。所以,春秋戰(zhàn)國無義戰(zhàn),只要諸侯之國有一點強勢,狼子野心便昭然若揭了。我多次去過鄂地,這里鐵礦儲藏豐富,以鐵山為例,據(jù)說到現(xiàn)在開采得成了地下空洞。得鄂地,就得了大量的鐵??礦藏,源源不斷地變成鐵矛??甲,成了楚國爭霸天下最重要的后盾之一。

通過幾次征伐,熊渠自以為可以與周朝分庭抗禮了。于是,他做了一件在當時看來石破天驚,在我們現(xiàn)代人看來也多少是有些匪夷所思之事。他分封三個兒子為王。據(jù)史冊記載,公元前877年,熊渠實行分封制。封長子康為句(今湖北江?陵)王,次子紅為鄂(今湖北鄂城)王,三子執(zhí)為越章(今安徽間地)王。

我有時沉思默想熊渠的舉動。他封兒子為王,確有其理論基礎(chǔ):“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謚?!彼鈨鹤訛橥?,周天子亦是王,與周王室一個等級。可按照西周之慣例,只有周天子稱王,其下爵位依次是“公、侯、伯、子、男”。熊渠只是個小小的“子爵”,相當于一個科級干部,居然夜郎自大到了封王的地步。所以,我們無法了解熊渠這個分封者,他敢自稱什么?天王?王父?皇帝?他的謀臣們難道不會為他尋個合適的借口嗎?

楚人流淌著反叛的血液,具備“不服周”之精神,他們還敢為天下先,所以才成就了這八百年的基業(yè)。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