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不服周”:荊楚第一“不服周”之君
楚國歷史八百年,君王之中,有幾位標志性人物,我認為熊渠是較為典型的一位。楚國自熊繹被周成王封為子爵,立國于丹陽,彈丸之地方圓不過五十里。經(jīng)?過幾世子孫不斷地“辟在荊山,篳路藍縷”艱苦卓絕的努力,據(jù)《史記?楚世家》記載,到了熊渠時代:“熊渠甚得江漢間民和,乃興兵伐庸、揚粵,至于鄂。”
最初使我震撼的,是熊渠宣言一般對楚人的號召:“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謚?!边@就是我們湖北武漢至今不絕的方言“你不服周”的真正源頭。
有關他的傳說,甚為神奇。關于他的善射,據(jù)說后羿如果不是時運好,射下九只太陽來,熊渠肯定比他更有影響,后人不知用了什么標準把這兩位先烈對比評判,認定后羿射技微遜于熊渠。
他的故事被無知的后人,移花接木到了飛將軍李廣身上,其實他與李廣相差了七百多年。我們祖先的故事是這樣的,據(jù)漢代韓嬰所著《韓詩外傳》記載:“熊渠夜行,寢石,以為伏虎,彎弓?而射之,沒金殷羽,下視,知其為石?!本褪钦f,熊渠他老人家夜晚查哨,或者進行軍事活動,朦朧月光下,有一個半臥在山坡邊上的東西晃入眼簾,疑是伏虎,大有向他撲來之勢,他忙挽弓?搭箭,使勁射之?;s不嘯不撲,依然臥伏不動。熊渠大感怪異,走近一看,卻是一塊如虎形之石,伸手拔箭,箭入石內(nèi),一時難以拽出。楚人見自己的國君如此神通,忙載歌載舞,口口相傳,其神勇使族人崇拜,外族恐懼。史官因他老人家臂力過人,視如后羿,喻為神射手,便結繩記事,傳頌至今。
熊渠時代,周王室正是周夷王之時。周夷王名姬燮,生卒年不詳,周懿王之子,周孝王侄孫。懿王卒后,由他繼位,但因此王體弱多病,又怯懦無能,被周孝王奪走了王位。孝王卒,諸侯乃為之復辟。姬燮對諸侯無比感激,從此見諸侯時,一改天子站在堂上接受朝拜之慣例,變?yōu)椴较绿脕砗椭T侯相見,盡管博得禮賢下士之虛名,王室和天子的尊嚴卻大幅度下降,所以他的“禮賢下士”也被后世認定為周王室衰微的標志性舉動。
歷史學家對楚國郢都之前的丹陽城爭議不休,關于丹陽是何處之爭多達十幾種說法。據(jù)我了解的楚史來看,只能從一種說法。楚人既然是從中原?地帶遷移的民族,經(jīng)?過了漫長的遷過程。楚國先驅鬻熊事周,必與周之封地不遠,后周公避難于楚,致使熊繹被封,本人認可楚之丹陽在西北一帶的陜西境內(nèi)。熊渠極有可能是南遷之君或者是南遷的策劃者。楚國慢慢由此向睢山、荊山之處發(fā)展,沿丹水而下,逐步到達較為廣闊的漢水流域。這里雜居著許多群蠻和百濮等土著部落。南遷熊渠之楚族,應該是帶著先進的中原?文明進入蠻荒地帶,便開始與當?shù)孛褡迦诤?,一時間生產(chǎn)力的高度提升,使這個外來民族成為四周各族的中心。所以楚國猶如一顆耀眼的明星,冉冉升起于江?漢平原?之上。故司馬遷也不無敬佩地發(fā)表評論,稱熊渠“甚得江?漢間民和……?蠻夷皆率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