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贊,漢族士人,權翼,羌中望族,曾在姚襄手下任職,姚氏敗亡后投靠苻堅。他們二人和苻堅一道謀劃發(fā)動了推翻苻生的宮廷政變,《晉書.苻堅載記》中記載:"太原薛贊、略陽權翼見(苻堅)而驚曰:'非常人也!'(薛)贊、(權)翼說(苻)堅曰:'今主上昏虐,天下離心。有德者昌,無德受殃,天之道也。神器業(yè)重,不可令他人取之,愿君王行湯、武之事,以順天人之心。'(苻)堅深然之,納為謀主。"讀史書,切記不能望文生義,不求甚解,薛權二人一見苻堅說,"啊,殿下生得不一般,大貴人。"然后投奔苻堅,一起策劃起事殺掉苻生,沒這么簡單,一個人的相貌決定不了什么,他們肯定是談論過,在一起交流過。只有符合這些政治人物所代表的背后勢力的利益,他們才可能與你合作,并冒著殺頭危險替你出謀劃策。
苻堅稱天王之后,為實現(xiàn)他心中的理想,迫不及待地挑選人才推行他的新政,除上述兩人之外,還有一個叫王猛的人。王猛、薛贊為中書侍郎,權翼為給事黃門侍郎,并掌機密,大秦國的施政綱領出自此三人之手,再確切一點,出自日后成為前秦丞相的王猛。王猛是前秦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說前秦是苻堅的歷史,不如說前秦是苻堅與他王猛的歷史。
王猛,字景略,北海劇人(今山東省壽光縣東南),家于魏郡。少貧賤,以鬻畚(賣簸箕)為業(yè)。相貌瑰姿俊偉,博學好兵書,氣度雄遠,細事不干其慮(小事不想也不干),然而志向、知識、才干在權貴豪門眼里不值一錢,周圍的人們都輕視他,王猛卻悠然自得,不以為意,隱居于華陰。
提到王猛,有則膾炙人口的典故便是說他的故事,叫做"王猛捫虱論天下"。東晉荊州刺史桓溫北伐關中,屢敗前秦軍,直逼長安,駐軍灞上。王猛穿著布衣去見桓溫,談及當世之事,捫虱而言,旁若無人。此時的桓溫平巴蜀、掃石羯、敗苻氐,北伐中原,引旆秦郊,威懷三輔,英名震動天下,王猛在這樣一個所向無敵的漢族大英雄面前神態(tài)自若、侃侃而談,令桓溫頓時刮目相看,當下問他:"我奉天子之命,率銳師十萬,仗義討逆,為百姓除殘賊,而三秦豪杰卻無人到我這里來投奔,這是什么緣故?。?王猛的回答正中桓溫的心事,你不攻長安,豪杰百姓不知道你是不是真心想要關中地區(qū),所以不來。"公不遠數(shù)千里,深入寇境,長安咫尺而不渡灞水,百姓未見公心故也,所以不至。"
桓溫兵臨長安城下卻不攻城,心中確實另有打算?;笢赜帽幌蛑斏?,多野戰(zhàn),很少攻城,此時的關中局勢有利于東晉,但就整個戰(zhàn)局來說,形勢卻極不樂觀。河南的姚襄投降前燕,燕主慕容俊的先鋒大軍已經(jīng)逼近河南。江西流民郭敞挾持守官投降姚襄,江西非指今日的江西省,而是指今安徽省長江以西的地方,離京師建康咫尺之遙,建康震駭,竟把豫州刺史謝尚從歷陽(今安徽和縣)招還,戍衛(wèi)京師,加固長江防線,固江備守。東晉朝廷摸不清姚襄的意圖,惶惶不可終日,姚襄根本沒有渡江的意思,遠在關中的桓溫卻準備就梯下人了?;笢卮舜伪狈チ碛心康?,他剛剛參掉北伐無功的殷浩執(zhí)掌東晉的大權,北伐是為了向東晉朝廷展示他的武功,目的已經(jīng)達到,便沒有必要冒風險呆在關中,要知道窮寇勿迫,誰知道逼急的苻健能不能反咬人一口,他的一世英名遠無必要丟在渭水。
王猛一句話點中他的心事,桓溫默然無語,只是喃喃說了句:"江東無卿比也!"(江東沒有人能比得上你。)桓溫南歸之時,賜王猛車馬,拜高官督護,請與之同歸,被王猛拒絕。王猛婉拒桓溫的原因是他看到東晉高門當權,連桓溫這樣的英雄人物掌權尚難,以他一介布衣根本無從參政。他要等待機會,一個一鳴驚人的機會,他相信正值亂世之秋的中原大地會賦予他一飛沖天的機會。
沒過多久機會來了,苻堅登上王位后,接受呂婆樓(十六國之后涼的君主呂光的父親)的推薦,把王猛招入宮中,兩人一談,應了三國先主劉備的那句話,如魚得水,"一見便若平生,語及廢興大事,異符同契,若玄德之遇孔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