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飛宇的第一份工作是教書,第一份職業(yè)對一個人多多少少還是有些影響的,教師的職業(yè)和身份有些特殊,它不僅是職業(yè),它還要求為人師表。顯然,能認識到這一點,說明畢飛宇是一個好老師,但他的天性似乎有些內向,而且有些壓抑。他聊起自己的一件事:“隨便舉一個例子,我在年輕的時候喜歡動手,容易打架。但是,當了教師,我這種行為就必須受到極大的控制,我擔心被我的學生看見,那成什么樣子?反過來說,我又是感謝教師這份職業(yè)的,我慢慢地變得有修養(yǎng),有自制力了,這讓我在后來的人生中受益。”
毫無疑問,能成為當今有影響的小說家,教師的職業(yè)對畢飛宇最大的幫助是鍛煉了表達能力,他可以用清晰的、淺出的語言表達那些復雜的內容。他自己深有感觸,以為這對一個小說家來說是重要的。
畢飛宇早年寫過詩歌,學的是朦朧詩。朦朧詩讓他學會了把淺顯的事情說復雜,而當教師又要求他把復雜的事情說淺顯,一來一去,表達能力就得到了一種特別的洗禮。
關于盲人的小說并不多見,普通人對盲人有著太多的固定化、刻板化印象,總是在某個模板里來理解他們。畢飛宇小說中的一句話讓人印象深刻:“她這樣的人來到這個世界只為了一件事,供健全人寬容,供健全人同情?!边@話,讓人聽著心里很不好受。作家想表達的應該是打破這種刻板印象。
畢飛宇說:“寫作必須面對常識。有時候,你必須尊重常識,服從常識;有時候,你必須挑戰(zhàn)常識,許多藝術上的、道德上的、意識形態(tài)上的突破都是從挑戰(zhàn)常識開始的。關于殘疾人,我們似乎也有一個常識性的認識,但是,這種認識和殘疾人的自我認知之間有沒有沖突?我們很少去操這個心。殘疾人在身體上的障礙我們都知道,但是,他們內心和健全人有區(qū)別么?我看沒有。還是我們的老祖宗說得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硪痪湓捑驼f得更徹底了,我們得‘推己及人’。我們應如何去面對殘疾人,我從來不認為這是一個復雜的問題,我們只要問問自己:我是如何去對待自己的。”
當然,殘疾人的問題是復雜的,并非永遠不變,正如我們的人道主義呈現(xiàn)不是永遠不變的。
《推拿》將盲人的心理寫得細膩之至,極為鮮明,讓人落淚。畢飛宇在揣摩他們的心理時顯然費了一番功夫。
畢飛宇說:“《推拿》是我在倉促之間動手寫的,這并不等于說我是盲目的,我有我的底氣,這個底氣就是我們長時間的交往。我不會說我對每一個盲人都很了解,這不可能。但是,他們的內心是怎樣,我大致上可以把握。還有一點,寫心理是需要想象力的,需要一個小說家去飛翔。我并沒有覺得我在揣摩什么人,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當一個小說家有了充分的理解之后,他就有資格說,就是這樣?!?/p>
筆者和他討論小說的結局,認為很悲慘,有些宿命的意思。畢飛宇不同意這個說法,而是認為要從另一個角度理解,對于殘疾人來說,悲劇不是一種宿命。
畢飛宇說:“我不認為殘疾人的悲劇是宿命,他們只是需要克服更多的障礙和困難。事實上,我所認識的殘疾人大多是積極的,比我們這些健全人更積極。有一句話我說過許多遍了,在我們的交往中,他們的樂觀讓我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