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愛心(11)

父母的品格:影響孩子的一生 作者:翟杰


炎炎夏日的清晨,母親給毛澤東兄弟們端出了早飯,門口卻傳來女人和孩子的啼哭聲。時值夏荒,家中已揭不開鍋的毛乾吉兄弟跟著嫂嫂討米到上屋場了。母親和毛澤東什么也沒說,把自己吃的早飯全給了他們。有一回,母親讓毛澤東挑兩籮筐白米給私熟先生送去??刹坏揭粫?,兒子挑著空籮筐就打回轉(zhuǎn)了。兒子告訴母親,路上遇到本家毛承夫婦吵架,承七家已斷糧,承七娘只好帶著女兒上外村討米,可承七是條硬漢,罵婆娘丟了他的臉面。于是,毛澤東將兩籮白米挑進了承七家。母親聽罷,忙手忙腳又裝好兩籮筐米,讓毛澤東越緊去私熟,叮嚀一句:“莫讓爹看看?!本瓦@一瞬間,母與子極相像的黑眼睛里流露的是會心的默契。

毛澤東剛讀私塾時,午間自帶飯菜。他的同學(xué)黑皮伢子家里窮,能讀書已經(jīng)不易,午間只有餓一頓。毛澤東拉著他,將午飯兩人平分。等到傍晚放學(xué)后,饑餓的毛澤東立馬奔到廚房要吃飯。母親看在眼里,第二天給他換上特大的碗,但毛澤東回到家饑餓之狀依然如昨日。母親不禁追問起來,他說出了原委。母親疼愛地說:伢子,你不該瞞著我。以后,母親每天都給兒子準備好兩份飯,這事自然是瞞著父親的,母親倆早早地結(jié)下了牢固的“同盟”呢。

少年時的毛澤東,還做過這樣一件事:在一次秋收曬谷時突遇暴風(fēng)雨,竟沖向佃戶鄰居家的曬場幫忙,事后,父暴跳如雷,罵他吃里扒外,他卻理直氣壯的回答:“人家是佃戶,我們是自己的田,人家損失一點就沒法過,我們是自家的谷子,損失一點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這都是他的母親那對窮人的愛心,給了他潛移默化的教育。

改變孩子的冷漠態(tài)度,給父母們提一下幾點建議:

一、帶領(lǐng)孩子到生活中去感受“熱心”的暖流

書畫家為拯救災(zāi)民的義賣書畫活動;社會各界為“希望工程”的捐助活動;為美化校園、每人獻上一盆花的活動。父母應(yīng)創(chuàng)造條件、提供機會,讓孩子去感受這些活動。

二、強化孩子的“熱心”行為

當孩子扶起倒在地上的自行車,當孩子給上坡的三輪車助上一把力,當孩子把自己的新書送給貧困地區(qū)的友伴,當孩子為正在口渴的奶奶送上一杯茶……當孩子出現(xiàn)這些“熱心”行為的時候,爸爸媽媽應(yīng)及時地給予表揚、鼓勵。這樣,在強化孩子熱心行為的同時,就抑制了“冷漠”心態(tài)的生長。

三、最重要的是訓(xùn)練孩子的“同理心”

所謂同理心,是指能站在他人的立場上,從他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去體驗情感。亦即能設(shè)身處地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樂他人之所樂。例如,可以開展“假如我是……”的角色換位活動,使孩子理解、體驗假想角色的內(nèi)心感受,改變原來的冷漠態(tài)度。一位下崗職工的孩子正是通過“假如我是下崗的媽媽”的角色換位活動,體驗到媽媽的煩惱,認識到媽媽的不容易,從此改變了原來的做法,與媽媽的心貼得更近了、更親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