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他混不下去了,雖然工資比原來單位能高那么一點,可是接觸的人多了,花銷也跟著大了,到頭來還是賺不到幾個錢。尤其是碰到他那同行的同學,總覺得自己比人家矮一頭。所以他還想要轉(zhuǎn)到一家新公司去,于是遞上辭呈辭職,然后聯(lián)系那個同行同學,問他的單位是否招人。經(jīng)過同學的介紹,褚生跳槽到了他同學的單位。不過到這里來,必須得一切從零開始。沒辦法,褚生只得答應(yīng)了。跳了一圈,又回到了“零”。個人欲望的膨脹讓他白忙了一場。
因為個人欲望的不斷膨脹而淪為“窮忙族”的現(xiàn)象并不少見,在城市里,我們看到的似乎所有人都在為掙錢買房娶老婆而忙碌奔波,讓掙錢心切的他們停下匆忙的腳步去陶冶情操簡直是癡心妄想。有的人沒錢的時候買個二手手機就是他最大的心愿,在月薪1500元時就想買個電腦,等到工資3000元時就盤算著買臺高級筆記本……薪水增加的同時,個人欲望也在上升,于是不斷地為達成心愿而忙碌奔波。而那些有房有車生活無憂無慮之人,大部分則只愿沉迷于抽煙喝酒泡吧逛夜總會……這樣的生活更是給普通的“窮忙”之人增添了無限的向往。
現(xiàn)代社會節(jié)奏不斷加快,個人欲望持續(xù)上升,人們越來越急不可耐地追名逐利。若是踏踏實實一點一點地積累,成功之路何其遠。于是乎,一些求成心切的人開始尋找捷徑,開始投機鉆營,甚至不惜弄虛作假。2007至2008年鬧得沸沸揚揚的“假虎照”事件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可見,盲目膨脹的欲望并非是件好事,許多窮忙族的困境也是開始于欲望的膨脹。
職業(yè)錨丟進了沼澤地
我國有句成語叫做“碌碌無為”,可能我們在小學時就用這個詞造過句子,但誰又真正理解了它的意義?“碌碌”,忙得不可開交,但卻是“無為”,太可怕了。很多時候我們恐怕把什么叫做“忙”都沒有真正地定義清楚。忙是什么呢?忙應(yīng)該是在特定的時間段朝著特定的目標進行連續(xù)不斷的努力的生存狀態(tài)。忙碌可以使我們的生活充實,讓我們回憶起來覺得自己對得起時間,對得起自己。但如果你只是為了不閑著而去忙,只是為了向人證明自己“很重要”而去忙,那么無非是自己欺騙自己罷了。
記得有一首歌的歌詞中這樣寫道:“忙,忙,忙,忙得沒有了方向,忙得沒有了主張……”其實,瞎忙就像放入一條軌道中身不由己的一個物件,一個被抽打而轉(zhuǎn)動的陀螺,它陷入這種狀態(tài)而不清楚自己在干些什么。沒有明確的方向,就像無頭蒼蠅;忙不到點子上,總在做無用功。這樣的忙,有什么用呢?
有一個廣為流傳的管理學故事,就很好地說明了這個問題。故事說的是一群伐木工人走進一片樹林,開始清除矮灌木。當他們費盡千辛萬苦,好不容易清除完一片灌木林,直起腰來準備享受一下完成了一項艱苦工作后的樂趣時,卻猛然發(fā)現(xiàn),旁邊那片樹林才是需要他們?nèi)デ宄模∮卸嗌偃嗽诠ぷ髦?,就如同這些砍伐矮灌木的工人,常常只是埋頭砍伐矮灌木,甚至沒有意識到正在砍的并非是需要自己砍伐的那片矮灌木。
這種看似忙忙碌碌,最后卻發(fā)現(xiàn)自己背道而馳的情況是令人非常沮喪的。這也是許多“窮忙族”最容易犯的錯誤,他們往往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浪費在了一些無用的事情上。
楊偉在大學里學的是中文專業(yè),由于不是名牌學校,找工作時的機會相對就少了很多。沒辦法,他只能走“先就業(yè)再擇業(yè)”的路子。他先在一家網(wǎng)絡(luò)公司做推廣業(yè)務(wù)員,一切從頭學起,掌握網(wǎng)路方面的知識,然后介紹給客戶。與客戶洽談時,往往由于專業(yè)知識不足而被客戶問得張口結(jié)舌、唯唯諾諾說不出個所以然來。結(jié)果三個月下來,他那點基本工資根本就不夠應(yīng)付生活費用。
他又找了家廣告公司做廣告業(yè)務(wù)??墒亲鰬T了書呆子的他并不擅長社交,工作半年后依然看不到績效。于是他仔細反省,決定還是找一個與本專業(yè)相關(guān)的工作,這樣才能發(fā)揮自己的特長。不久他應(yīng)聘到了一家小的圖書工作室做編輯工作,雖然工資不高,但是他如魚得水,很快就熟悉了核心業(yè)務(w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