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人應(yīng)該有自己的審美標準,也要有自己堅守的道德底線。只要認識到你的每一種情感、每一個觀點、每一句話或每一件事都會遇到反對意見,那么你就不會輕易改變自己的立場了。當我們做事之前已經(jīng)臆想到某種后果,而一旦出現(xiàn)這種后果時,你就不會出現(xiàn)很大的情緒波動,或者措手不及。如果我們一味地盲從別人的立場,但要是你遇到的人見識低下,心胸狹小,氣度平凡,那么他必定不會理解你的想法。況且人多嘴雜,不光會動搖你的意志,也會破壞你的信心和情緒。因此,“窮忙族”有時間多看看書,多參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擴展自己的經(jīng)驗與閱歷,學會堅持自己的立場比什么都重要。
第六章 太把自己當回事
世界上看起來最簡單,做起來最困難的事就是——注意自己,了解自己。沒有人比自己更認識自己,也沒有人比自己更不認識自己。人是自己命運的主人,你可以成就自己,也可以毀掉自己。
沉溺于自我
前面講過,“窮忙族”以“80后”為主,所以“80后”的某些個性缺點也成了“窮忙”的主要原因之一,比如沉溺于“自我主義”。
由于我國在20世紀70年代末實施了改革開放和計劃生育政策,這些政策促進了經(jīng)濟的高速增長,同時,也讓大量的獨生子女在家庭中得到百般呵護,由此,也鑄就了“80后”一代人的一種總體性格特征,那就是沉溺于自我,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自我主義”。這種性格有其長處也有其短處,對于進行一些富有創(chuàng)意或藝術(shù)性的工作,這種性格比較適合,但要在講求協(xié)作和團隊精神的現(xiàn)代化公司里生存和開展自己的工作時,這種性格往往會顯得格格不入。因此,進入職場后,很多自我主義者都淪為了“窮忙族”。
沉溺于自我的人一般表現(xiàn)為,任何事都喜歡從“自我”出發(fā),以自我為中心,而不是從別人或公司的角度來考慮問題,來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大有“寧教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的架勢,這樣一來,就很容易把自己陷入絕境,陷入腹背受窘的工作狀態(tài)之中,進而走上“窮忙”之路。
潘劍的工作經(jīng)歷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潘劍大學畢業(yè)后進入一家廣告公司,從事廣告文案工作。廣告文案這種工作并非光文筆優(yōu)秀就能干好,因為還須把一些商業(yè)創(chuàng)意和策略也融會其中才行??墒牵藙s總是沉溺于自我,認為自己了不起,文筆又好,又懂得廣告文案的常識,因此,在工作時,他從不和同事一同協(xié)商,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思想去寫作文案,有的同事提醒他應(yīng)該學會善于與客戶和負責廣告運作的同事多溝通,或者去請教一下經(jīng)驗豐富的文案總監(jiān)。但潘劍對同事的好心勸告置若罔聞,雖然表面上嘴上答應(yīng)了,實際工作時卻并不按照同事說的去做,依然我行我素。結(jié)果,他工作這一個月之中所做的廣告文案全軍覆沒,統(tǒng)統(tǒng)被客戶給否定掉了。公司的很多領(lǐng)導和同事也一致認為他過于傲慢自負,沉溺于自我,于是老板便解雇了他。潘劍的例子值得某些“窮忙族”思索和反省。
當然,要想糾正沉溺于自我傾向,就要學會與自己較勁并不斷反省自己的過錯和問題。同時,也要嘗試或者盡量站在別人的角度上考慮問題,學會揣摩別人的心思,并使自己工作上的思想和行為與其協(xié)調(diào)一致。
為了做成、做好事情,要強迫自己改變,而不是出現(xiàn)問題的時候首先去埋怨別人、指責別人,把自己開脫出來。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說:“讓那些想要改變世界的人首先改變自己。”
蒙牛集團也有一個標語:太陽光大,父母恩大,君子量大,小人氣大。同時,蒙牛還流傳著這樣的話:看別人不順眼,首先是自己修養(yǎng)不夠。
改變以自我為中心,就是一個提高自我修養(yǎng)的過程,就是一個使自己由“小人”向君子轉(zhuǎn)變的過程。完成了這個轉(zhuǎn)變過程,人就成熟了,就會很從容,在和別人的合作過程中,都會游刃有余。
隨著“自我主義”傾向改變,世界好像也在做出改變來回應(yīng)你,你與同事或者上司在工作中的想法也會越來越協(xié)調(diào),并最終使得你在工作中牢牢把握住自己的職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