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兩個并立的國民政府(2)

九一八:事變背后的角力 作者:常鉞


1930年11月國民黨召開三屆四中全會,討論召開國民會議和制訂約法等問題,蔣、胡二人的矛盾激化了。胡漢民在致開幕詞時,只字不提制訂約法問題,而是含沙射影地批評蔣介石,說:“斷不可以某人為萬能,希望一切事情都由他一人去負擔……可是目前卻深犯這個毛病,因此兼職之風大盛,兄弟認為實有嚴重糾正的必要?!焙髞?,蔣介石邀請胡漢民、張群等專談約法問題時,胡漢民又說:“現(xiàn)在各項法案還沒有完備,就是有了一些,又因軍權(quán)高于一切,無從發(fā)揮其效用。所以,我不主張馬上有約法和憲法。”

蔣介石感覺到不能再退,必須采取行動。

1931年2月28日晚,蔣介石以邀請胡漢民赴宴為名,將其誘至總司令部扣留,從此,開始了對胡長達半年多的軟禁。

蔣介石不善言辭,卻對通過行動以控制局勢充滿自信??墒沁@一次,他走了著險棋。

說起來,中國國民黨是很有些悲情的。在孫中山之后很難再挑出一個深孚眾望的領(lǐng)袖,所以,蔣介石和他要走的道路,在國民黨內(nèi)是一個十足的異數(shù)?,F(xiàn)在,他主動發(fā)難,使國民黨內(nèi)形形色色的反蔣政治勢力有了一個反對他的共同旗幟。

果然,蔣介石以非法手段軟禁立法院長、國民黨元老胡漢民,引起了黨內(nèi)外軒然大波。4月30日,國民政府文官長監(jiān)察委員古應芬等四名監(jiān)察委員聯(lián)名發(fā)表彈劾蔣介石電,指責蔣“竊奪軍權(quán),浸而盤據(jù)中樞,把持國櫪,潛植羽翼,威脅老成”,并要求釋放胡漢民和蔣介石立即下野。隨后,汪精衛(wèi)、兩廣實力派陳濟棠、李宗仁、白崇禧等都通電擁護四監(jiān)委的彈劾案。5月25日,反蔣各派云集廣州,由唐紹儀領(lǐng)銜,古應芬、林森、汪精衛(wèi)、孫科、王寵惠、陳濟棠、李宗仁、陳友仁、鄒魯?shù)?1人,聯(lián)署發(fā)出促蔣于48小時內(nèi)下野的通電。27日,反蔣各派在廣州舉行國民黨中央執(zhí)、監(jiān)委員非常會議?!胺浅h”公布了國民政府組織大綱,并就成立政府的各項事宜做了準備。5月18日,廣州國民政府成立,以汪精衛(wèi)為主席,以陳友仁為外交部長、鄧召艿為財政部長,并宣布否認南京國民政府。至此,寧粵對峙局面形成。

廣州國民政府是個奇怪的政治大聯(lián)盟,它包括了胡漢民派、汪精衛(wèi)派、孫科派、西山會議派和兩廣軍人陳濟棠、李宗仁、白崇禧,等等。他們的利益和政治訴求各不相同,卻在反蔣的旗幟下聯(lián)合起來,而一到?jīng)Q策的具體問題上,就會意見分歧、顧慮重重,它的行動力是很弱的。

蔣介石對廣州國民政府的弱點看得很清,所以決定不去管它。他并沒有像中原大戰(zhàn)那樣興師動眾準備一戰(zhàn),而是繼續(xù)調(diào)集大軍,對紅軍進行第三次“圍剿”;同時,宣稱不宜對廣州用兵,而要謀求政治解決。

直到7月21日,廣州國民政府才正式頒布討伐令,以“剿共討蔣”進行號召。7月18日,在廣州國民政府的策動下,石友三在河北順德就任廣州政府的第五集團軍總司令,19日,通電反蔣反張(學良)。張學良立即調(diào)動東北軍主力部隊于學忠部第一集團軍和王樹常部第二集團軍入關(guān),與蔣介石所派遣的三個集團軍南北夾擊石友三。8月3日,石友三部全部瓦解,石本人逃亡大連。這一仗,雖說仗打得很不像樣,但卻是廣州方面對南京最大的一次軍事行動。

廣州方面仍然意見分歧。實權(quán)派陳濟棠主和,汪精衛(wèi)、李宗仁主戰(zhàn),導致汪精衛(wèi)憤而出走。直到8月末,雙方才達成妥協(xié)。9月初,兩廣部隊出師湖南北伐,湘贛邊境的唐生智舊部顏伯剛、龔浩等倒戈響應。廣東北伐軍進入湘南的宜章、郴縣,逼迫衡陽。蔣介石派何應欽往長沙督戰(zhàn)。眼看戰(zhàn)爭一觸即發(fā),這才有了三位國民黨中委9月10日的通電??墒?,到了9月14日,粵桂軍會攻衡陽失利,分別退入兩廣邊境,雙方又恢復了軍事上對峙狀態(tài)。

蔣介石眼看就要大獲成功了,廣州國民政府的無疾而終似乎已成定局。可就在這樣的當口,九一八事變發(fā)生了。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激起了全中國的怒潮,也給了廣州國民政府起死回生的機遇,于是“反蔣抗日”成為廣州方面厲害無比的殺手锏。

蔣介石變得有些被動。于是思量再三,他又玩起為以退為進的老把戲。10月,蔣介石的使者去廣州,表示愿意為民族利益而與南方勢力達成妥協(xié)。他還親自飛往上海,與胡漢民、汪精衛(wèi)、孫科這些對頭們談判。12月15日,蔣介石通電下野。他在電文中說:

胡漢民等同志微日通電,且有“中正必須下野,解除兵柄,始赴(南)京出席(會議)”等語。是必欲中正解職于先,和平統(tǒng)一方得實現(xiàn),……權(quán)衡輕重,不容稍緩須臾,再思思之,惟懇請中央準予辭去國民政府主席等本兼各職……這是蔣介石政治生涯中的第二次下野,但卻不是黯然去職,他把一個日本在東北步步進逼而國民政府卻注定難有作為的局面留給了廣州方面,自己則握著一手的王牌,回奉化溪口老家去了。

就在蔣介石下野的同一天,手握重兵的張學良也通電請辭陸海空軍副總司令一職。并且,就在蔣介石偕夫人宋美齡離開南京的同一天,張學良電蔣曰:“公今旋里,毋任痛心!日寇近迫錦州,河北局面如何善處,乞公賜予最后指針?!蓖斯策M之意,盡在不言之中。想中原大戰(zhàn)正酣之時,正是張學良引大軍入關(guān),奠定了蔣的勝局,而現(xiàn)在少帥無保留地表態(tài),更成為蔣大局在握的利器。

1931年12月28日,日軍向在錦州的東北軍發(fā)起進攻。錦州是中國在關(guān)外的最后一個重要城市。取代蔣介石的孫科政府下令張學良死守錦州。張學良則因為力量不足,請求中央政府予以增援。孫科召集會議,但卻拿不出具體的方案來,這時,他深深地感受到了“口頭上抗日簡單,實際上抗日行動難”的滋味。

只是短短的半個月時間,以廣州方面為班底的中央國民政府就山窮水盡了。1932年的1月2日,國民政府主席林森和行政院長孫科就不得不電促蔣介石重返南京,共商大計。

同一天下午2時許,日軍占領(lǐng)錦州。至此,東三省的主要城鎮(zhèn)和大部分地區(qū)淪陷。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