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說,他之所以在邊地封那么多王,令他們訓兵練將,是預備著萬一邊疆不靖,讓眾王去抵御,以保證國家安全。孫子說出了他的憂慮:“虜不靖,諸王御之,諸王不靖,孰御之?”朱元璋默然,過了好久問,你打算采取什么辦法呢?朱允炆答:“以德懷之,以禮制之,不可則削其地,又不可則變置其人,又其甚則舉兵伐之。”朱元璋說,是啊,看來也只能如此了。
要是真能像他自己說的,以德懷,以禮制,少一些年少意氣,多一些隱忍,天下事也不是后來這樣子了??上н@一切在建文朝都未能實行,早早的圖窮匕見,主上與臣下,宗室與藩王,直以刀兵相見了。
這里有必要對明初諸王就藩的情況作一介紹。
分封諸王的宗藩制度實際上是和大興黨獄、剪除功臣同步進行的。朱元璋有二十六個兒子,長子立為太子,九子、二十六子早夭,其余二十三子全都封王建藩。1372年,首封秦、晉、燕、吳、楚等十王,1378年,秦王、晉王就藩西安、太原。又封蜀、湘、豫、漢、衛(wèi)五王。1380年,也就是胡惟庸黨案發(fā)后,燕王就藩北平,1381年,周王(原封吳王)、楚王就藩開封、武昌。1382年,齊王就藩青州;1385年,潭王、魯王、湘王就藩長沙、兗州、荊州;1390年,蜀王就藩成都。1391年,再封慶、寧、岷、谷、韓等十王;1392年,代王(原封豫王)就藩大同;1393年,遼王、慶王、寧王就藩廣寧、寧夏、大寧;1395年,肅王(原封漢王)、岷王、谷王就藩甘州、云南、宣府。
朱元璋分封諸王的目的,一為夾輔皇室,一為抵御外患,特別是北元的蒙古勢力,所以沿長城一帶擇其險要之地封了九個王。這是他為皇權(quán)永固安排下的如意一招,不料他的皇太孫就要因之翻船。
朱元璋為封王建藩定下的原則,雖是“列爵而不臨民,分土而不任事”,但諸王地位尊崇,冕服車旗儀仗僅下天子一等,尤其是駐扎邊地的藩王,手握重兵,遇有警急事還有調(diào)遣封國內(nèi)守鎮(zhèn)兵官的權(quán)力,實為皇帝在地方上的軍政全權(quán)代表。且《皇明祖訓》中還有這樣一條規(guī)定,如朝中權(quán)臣擅政,諸王有移文中央索拿奸臣并舉兵清君側(cè)的權(quán)力。僅此一條,就為他的繼任者種下了禍根。
1398年朱元璋病逝,皇太孫朱允炆即位,是為建文帝。出生于1377年的朱允炆,此時已是一個意氣風發(fā)的青年,繼承自父親朱標的溫厚稟性和長年的讀書生活,養(yǎng)成了他溫良的個性和一腔道德理想主義情懷。可能是擔心自己死后諸王來朝給孫子構(gòu)成壓力,朱元璋曾立下遺詔,諸王聞喪后仍須駐守封地,不得來京參加吊唁活動,這讓想要上京奔喪的藩王們不得不打消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