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砸錢去升級,不過是癡人說夢

創(chuàng)投美利堅 作者:郭志新


最近,我的一位朋友興沖沖地來找我,說:“我最近看電視的時候,看到一則新聞,說江浙一個做服裝的女老板,投資400多萬元進行產業(yè)升級,購置機械設備,并且把廠子遷到了四川,這樣不但節(jié)約了人工成本,還避開了民工荒。我也打算學她的樣子把廠子遷到江西去,再購置一批新設備,這樣可以少雇一半的工人。”

我聽了他的話,連忙制止了他。為什么呢?

長三角和珠三角的用工荒已經不是一年兩年了,那里的生活成本越來越高,人力成本也水漲船高。即使如此,很多工廠依然招不到工人。這是為什么?是因為中部、西部在國家政策的扶植下,也開始發(fā)展制造業(yè),新工廠一個挨著一個地建成投產。他們走的路,和當年長三角、珠三角走過的一樣——低端的加工制造業(yè)。這樣的產業(yè)吞掉了大部分普通工人,于是中西部和沿海地區(qū)上演了人力資源爭奪戰(zhàn)。

可能有的朋友會說,這樣不是挺好嗎,用人荒最終導致農民工的待遇不斷提高,也可以逼著已經先富起來的沿海制造業(yè)進行產業(yè)升級。這話前一半沒什么錯,后一半卻大大地錯了。

在中國,產業(yè)升級的唯一含義就是從前我造鉛筆,如今我升級了,可以造鋼筆了。盡管這也算產業(yè)升級,不過如此升級,無論升級多少次,無論升級到如何完美的地步,中國制造依然擺脫不了低利潤、高消耗的老路。正如之前我們談到的,蘋果手機產自中國,結果又能如何呢?作為當今世界上處于技術領先地位的移動通信設備,蘋果手機可以被中國人造出來,這說明中國制造業(yè)的產業(yè)升級在技術層面無可挑剔,可即使如此,我們依然只能賺取微薄的利潤。

我們用太多精力和金錢進行技術升級,卻忽視了我們在整個產品銷售鏈中所處的地位——往往在一件產品設計、制造、物流、銷售的過程中,制造業(yè)的利潤是最小的。況且如今的中國制造業(yè),競爭如此激烈。長三角和珠三角競爭,東部和中部競爭,中部和西部競爭,然后大家再打作一團,最終哪一個能獲勝呢?不是技術最好的那一個,而是敢于突破底線,以剝奪本國勞動階層的各種勞動保障、放任自然環(huán)境的損害為代價,從而贏得競爭中的價格優(yōu)勢的那一個。

與其把資本拿出來為有局限的技術和設備升級,還不如研究產業(yè)鏈條中的新機會,創(chuàng)新商業(yè)模式。比如:我們有不斷升級的制造技術,有世人驚嘆的聰明才智,為什么只想著制造,而不直接銷售呢?如果真的決定要建立自己的產業(yè)鏈,從研發(fā)到制造,從制造到銷售,那么我還要啰嗦一句:與其在國內發(fā)展,不如直接以最低的成本登陸美國,以夷治夷。登陸美國,不意味著盲從,而是要有智慧、有計劃地實施。更重要的是,找到最佳的途徑。

中國在進行艱難的產業(yè)升級,按照市場流向,制造企業(yè)會自然撤出成本攀高的沿海地區(qū),而走向中西部內陸地區(qū)。而沿海地區(qū)將騰出空間發(fā)展現代服務業(yè)、高端制造業(yè),以更多的贏利支付更高的成本。讓人擔心的是,隨著外部訂單的增加,東、中、西部一起上,陷入更加無序的訂單大戰(zhàn)。東部地區(qū)依仗產業(yè)鏈優(yōu)勢,躺在制造業(yè)上不思進取。

世界如此美妙,民工荒演繹出產業(yè)升級的夢想,但剝開這一切,我們卻看到了產業(yè)升級所必需的市場制度的極大欠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