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金錢本無善惡,關鍵是人們對待金錢的眼光和態(tài)度。錢能買到房屋,但買不到家。錢能買到藥物,但買不到健康。錢能買到物質上的富裕,但買不到精神上的富足。換一種眼光看待金錢與貧窮,超越物欲的羈絆,才會不斷改變自己,才能駕馭金錢,而不是被金錢所束縛。
馬克思說:“錢其實是商品,只不過是一種特殊一點兒的商品。金錢本身并不產生邪惡,相反,恰恰是人類自身的行為,將邪惡異化在它身上。”孫中山倒是頗為客觀:“錢幣者,文明之一重要利器也。世界人類有了錢幣之后,乃能由野蠻一躍而文明也?!?/p>
自檢自查
☆你是否會在沒有賺錢的時候信誓旦旦:等賺了錢,一定把其中幾分之幾拿出來,分給大家!可是一旦錢賺到手,想法則完全變了?
許多人總是在沒錢的時候這樣承諾。可一旦賺了錢,就不會兌現,只拿出少之又少的一部分來“犒勞”大家。這樣貪心的人,結局可能會是眾叛親離。
其實,越是謙虛、低姿態(tài)、滿懷感謝之心的人,反而越能賺到錢,金錢會像水一樣,不間斷地涌來。愈是有涵養(yǎng)的人,態(tài)度愈謙虛;相反,愈是毫無內涵、輕薄無知的小人,態(tài)度愈傲慢。
魯迅一生購書的費用約合今天人民幣52萬元。這還是一個較為保守的估計,有些經濟學家提供的數值比這更高。《魯迅日記》24年的書賬,詳細記載了他平生購置并收藏的九千六百多冊書籍和六千九百多張古文物拓片,共計一萬六千五百件文書。
52萬對我們來說意味著什么?一輛奔馳轎車?一套兩居室的住房?可見魯迅對于“買書”非??粗???v觀魯迅一生,無論貧窮還是富有,他始終保持購書的習慣和樂趣。即使如此,魯迅還經常感嘆:“書到用時方恨少?!睘闊o法購置一些珍愛的圖書而遺憾!
魯迅的物質生活多么簡樸,而他的精神生活多么富足!這富足的標志就是魯迅的藏書。這些藏書無不真實地反映了魯迅生平對金錢的態(tài)度。
大家很熟悉的比爾·蓋茨盡管擁有無限的財富,但仍然對金錢保有單純的心態(tài)。
蓋茨是一個與眾不同的人。他購物不求名牌而愛購買打折商品。對他而言,創(chuàng)業(yè)是他人生的旅途,財富是他價值量化的標尺,他曾經說過:“我不是在為錢而工作,錢讓我感到很累?!?/p>
“我只是這筆財富的看管人,我需要找到最合適的方式來使用它?!边@就是蓋茨對金錢的看法。事實上,錢既不會改變他的生活,也不會使他從工作上分心。他經常告訴那些向他求教的朋友:“當你有了1億美元的時候,你就會明白錢只不過是一種符號而已?!?/p>
蓋茨非常討厭那些喜歡用錢擺闊的人。他在雜志上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如果你已經習慣了過分享受,你將不能再像普通人那樣生活,而我希望過普通人的生活?!?/p>
所以,以怎樣的眼光看待金錢,就會作出怎樣的選擇,而這個選擇將決定你的未來!
人心原本是純潔剔透的,當金錢使你難擋誘惑時,心的顏色就會發(fā)黑。因此,請珍重,千萬莫讓你的心靈受到污染。
活在現實生活中,人們是離不開錢的,只是有些人表現得含蓄而自然,有些人表現得迫切而急躁。許多一心鉆進錢眼里的人,處心積慮,唯利是圖。這樣看來,似乎金錢是不好的東西。
其實,錢本身一點兒也不骯臟,還很神圣,很高貴,只不過要看你以什么樣的方式得到它和使用它。
現在就行動
擺正眼光和心態(tài)后,我們必須采取行動,否則,所有的財富夢想只是茶余飯后的談資。
(1)每周節(jié)約一點兒。
我們每周節(jié)省一點兒開支,哪怕只有十幾塊錢,一個月便可用自己省下來的錢買幾本書送給那些需要幫助的貧困兒童;或者捐一棵樹苗,幾年后,這棵樹便會為這個城市帶來一抹綠意。
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身心會變得愉悅,給予的快樂總是大于索取。奉獻讓人的心智更加成熟,也使人愈來愈寬容。
(2)錢不是萬能的。
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有問題出現時,一定不要首先考慮用錢來解決一切,要始終保持冷靜和清醒,用人與人之間的寬容和真誠解決問題。當你成功的時候,你對金錢的認識將會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