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有俗語云,小孝治家,大孝治國。中國古代的統(tǒng)治者相信,"人主孝則名章榮,下服聽,天下譽;人臣孝則事君忠,處官廉,臨難死;士民孝則耕蕓疾,守戰(zhàn)固,不罷北。"(《呂氏春秋·孝行》)明代吏部左侍郎楊起元在其所作的《孝經序》中稱:"孝道之大,備著于《經》矣……至貴之行,配天之德,圣人之至教也。以之事君則忠,以之事長則順,以之事天地則仁。天子之所以保天下,諸侯之所以保其國,卿大夫、士之所以守宗廟、保祿位,庶人之所以保四體、養(yǎng)父母,未有離孝者也。萬善未易全也,惟孝則全;百福未易備也,惟孝則備;令名未易享也,惟孝則享。"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也曾指出:"講到中國固有的道德,中國人至今不能忘記的:首先是忠孝,次是仁愛,其次是信義,其次是和平……《孝經》所講的'孝'字,幾乎無所不包,無所不至……國民在民國之內,要能夠把'忠孝'兩字講到極點,國家便自然可以強盛。"(《三民主義·民族主義》)
左手《老子》,右手《孝經》。筆者認為,《老子》和《孝經》,無疑是中國歷史上最好的、最實用的兩部領導學、管理學經典。對于中國式管理有興趣,希望家庭和睦、企業(yè)和諧、上下和順,有志于成為管理者、領導者的人不可不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