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節(jié):消逝的字符(4)

大愛:《孝經(jīng)》的密碼 作者:王扉


【硯池堂夜話】

變態(tài)的"二十四孝",可以休矣!

前些年北京的一家雜志要做一個現(xiàn)代解讀二十四孝的專題,約我寫一篇文章。我問負(fù)責(zé)該專題的策劃編輯說,你讀過魯迅散文集《朝花夕拾》里的那篇《二十四孝圖》嗎?之所以這么問,原因有二:其一是對魯迅先生抨擊"愚孝"的認(rèn)同;其二就是對歪曲孝道的所謂"二十四孝"本能的反感。

我們在這一章中講了什么是孝。"夫孝,德之本也。"孔子將"孝"的主要內(nèi)容歸納為三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用筆者的話來說,這就是孔子的"孝道三段論",大體相當(dāng)于我們今天講的公民責(zé)任、公民素質(zhì):首先要愛護(hù)身體,事奉雙親;其次是出社會做事,要忠于祖國,忠于人民;人生的終極追求就是立身行道,止于至善??鬃铀频男⑹菢O其廣博的,絕不是局限于單純的贍養(yǎng)父母、孝順雙親,更強(qiáng)調(diào)"移孝作忠","修齊治平",所謂"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國"是也。

孔子認(rèn)為孝是至德要道,以訓(xùn)天下,可以建設(shè)和諧社會("民用和睦,上下亡怨")。孔子曾說過,"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經(jīng)》(我的志向在《春秋》里看得到,我的行為在《孝經(jīng)》里學(xué)得到)"??鬃犹岢男⒌溃^不是中國進(jìn)入帝制社會中后期即宋元明清時所宣揚(yáng)的"愚忠愚孝"。那些所謂"君令臣死,臣不得不死;父令子亡,子不得不亡",其實是對《孝經(jīng)》的最大歪曲。比如在《孝經(jīng)·諫爭章》中就有:"故當(dāng)不誼,則子不可以不爭于父,臣不可以不爭于君。故當(dāng)不誼則爭之,從父之令,又安得為孝乎?"不誼(義)不爭(諍),是為不孝。一味順從的人,在孔子眼中絕不是忠臣孝子。愚忠愚孝的觀念,是后世統(tǒng)治者為了奴化百姓,將"孝"工具化、愚民化的一大發(fā)明。而《二十四孝圖》就是在這樣的一個大背景下應(yīng)運(yùn)而生的。

所謂"二十四孝圖",是元朝畫家郭居敬輯錄古代24個孝子故事繪制的一本通俗圖畫書。魯迅先生幼年時從一位長輩手中獲贈該書,"這雖然不過薄薄的一本書,但是下圖上說,鬼少人多,又為我一人所獨(dú)有,使我高興極了。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是誰都知道的;便是不識字的人,例如阿長,也只要一看圖畫便能夠滔滔地講出這一段的事跡"。但其中不少的故事,將"肉麻當(dāng)作有趣","以不情為倫紀(jì),誣蔑了古人,教壞了后人"(《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圖》)。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這個"二十四孝圖",就是一本超級暢銷的兒童繪本書,從誕生至今600余年,流傳甚廣,影響甚大,對世人的毒害也甚深。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