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才章第七
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
子曰:"夫孝,天之經(jīng)也,地之誼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經(jīng),而民是則之。則天之時,因地之利,以訓(xùn)天下。是以其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yán)而治。先王見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愛,而民莫遺其親;陳之以德誼,而民興行。先之以敬讓,而民不爭;道之以禮樂,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惡,而民知禁。詩云:'赫赫師尹,民具爾瞻。'"
--硯池堂本《孝經(jīng)》第七章
【釋要】
這一章以曾子贊美孝道開始,引出孔子說明孝道的本源,取法于天地,立為政教,以教化世人。所以,施行孝道乃天經(jīng)地義人行之事。天地謂之二儀,兼人謂之三才。故以三才名章,位列五孝之次。
【通解】
聽完孔子講述的五等孝道,曾子感慨地說:"真了不起呀!孝道多么博大高深?。?
孔子說:"孝道,就像天上日月星辰的不變不易,地上萬事萬物的相安相宜,乃是人之所以為人最重要的品行。
"人為天地所生,當(dāng)效法天經(jīng)地宜篤行孝道。先王因循天時地利,以至德要道,訓(xùn)化天下,邦興人和。所以其政其教,不威不嚴(yán),水到渠成,無為而治。
"先王看到教可以輔政,化民成俗,所以他率先垂范,倡導(dǎo)博愛,使民眾愛自己的父母,對雙親不離不棄;然后宣揚(yáng)道德和仁義,民眾自然力行道德,有仁有義。先王率先垂范,倡導(dǎo)敬讓,民眾對人對事,自會敬謹(jǐn)謙讓,不妄生爭端;然后用禮樂引導(dǎo)民眾,民眾自然和睦相處,沒有怨恨。然后再曉示民眾什么是善惡好壞,民眾自然就會知禁不犯。
"《詩經(jīng)》里說:'聲譽(yù)顯赫的尹太師,深受百姓的瞻仰。'"
【硯池堂夜話】
何鍵:題寫"忠孝匾"的民國"湖南王"
在變態(tài)的《二十四孝》中有這樣兩個故事:"扇枕溫衾"和"恣蚊飽血"。一個講的是東漢孝子黃香,九歲喪母,和父相依為命,酷夏時為父親扇涼枕席,寒冬時用身體為父親溫暖被褥。另一個講的是晉朝孝子吳猛,八歲時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貧窮,沒有蚊帳,蚊蟲叮咬使父母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吳猛總是赤身坐在父母床前,任蚊蟲叮咬吸血而不驅(qū)趕,擔(dān)心蚊蟲離開自己去叮咬父母。當(dāng)然,在《二十四孝》里,黃香和吳猛都是值得大書特書、廣為表彰的好娃。但在筆者看來,黃香夏扇席、冬暖被的事還算近于人情,而吳猛裸身喂蚊子就有點(diǎn)匪夷所思了。極有可能是后人煽乎"戲過"了,油和醋添加過量,雷同魯迅批評過的"詐跌"。
想起這兩則故事,是因為在"天涯社區(qū)"論壇上,看到一位湖南的網(wǎng)友在曬民國"湖南王"何鍵題寫的"忠孝匾"。據(jù)發(fā)帖人稱,當(dāng)年湖南平江的這對童姓兄弟,對其母親特好,夏天先趕跑蚊帳里的蚊子、冬天先暖好被窩后再讓母親入睡。當(dāng)時的國民黨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鍵聞知后,感其孝行,為童家題寫匾額:"純孝性成。"這一珍貴牌匾保留至今。現(xiàn)當(dāng)?shù)氐耐虾笕朔毖苊?,估計與其家族常年堅守孝道有關(gu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