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太后的心總向著和王,處處偏袒和王。這也是乾隆沒奈何的地方。如當時的造幣局在今天北京的北新橋路西,當時的銅錢一面鑄有滿文的"寶泉"二字,一面鑄有漢文的"大清通寶"字樣,所以又稱"寶泉局"。錢鑄好后,由北新橋往南,經(jīng)鐵獅子胡同(今張自忠路)東口運往戶部。鐵獅子東口路北的大宅子就是和王的王府(即后來的段執(zhí)政府)。那兒有兩個門,人稱東阿司門、西阿司門,晝啟夜閉,起守衛(wèi)作用。一次,造幣局的車路過此地,和王居然令人把所有的車馬通通由東阿司門趕進府內(nèi),關(guān)上大門,簡直和路劫一般。乾隆聽到后大怒,決心一定要嚴懲他一下。按律,截國庫的錢要根據(jù)情節(jié)輕重發(fā)配到遠近不同的地方。但考慮到太后的因素,又不敢真的把他發(fā)配得太遠,和大臣商議后,決定采取變通的方法,罰他去守護陵寢。第二天早上,乾隆到太后那里請安,想把此事通報給太后。只見太后沉著臉,連頭都不抬,只顧自己收拾東西。乾隆搭訕了半天,太后始終一句話都不說。乾隆只好耐著性子,問身邊的宮女:"太后這是怎么了?"宮女答道:"您把和親王發(fā)去守陵,太后不放心,說了:'我怕和王受不了,要收拾東西陪他一起去。'"乾隆聽罷,只有暗自叫苦,收回成命。乾隆一是怕消息傳出去,說太后讓自己氣跑了,二是仍怕借此機會使太后與和王更聯(lián)合在一起。
后來太后還是不高興,也不和乾隆過話。乾隆只好再去找宮女打探虛實。宮女說:"太后說了:'沒見過金山、銀山是什么樣。'"乾隆巴不得能找個機會討太后歡心,心想這回好辦,讓戶部多湊些金元寶、銀元寶往桌上一堆,不就得了嗎?果然就這么辦了。太后遛彎兒時看到這堆出來的金山、銀山高興得笑了,真有點像"烽火戲諸侯"的翻版。不料接著跟乾隆說:"把這些都賞給和王吧。他太窮,他但凡有錢何必截寶泉局的錢呢?"乾隆心里叫苦不迭,連忙解釋說:"這都是我從戶部臨時借來,請您看著玩兒的。"太后仍然不依,鬧得乾隆一點辦法都沒有,最后只得全都賞給和親王。太后就這樣包庇、縱容他,他明明已是"富于他王"了,還要在乾隆面前為他哭窮。乾隆只能裝作順從,虛以周旋,但心里的怨恨不言而喻,關(guān)系也只能越來越僵。直到乾隆三十年和王死后,才算平靜下來。
啟功在口述這段歷史時,感慨世上的史家往往沒有看透這一點。比如有一位著名的學者叫王伯祥,著述甚豐,其著作雖有很多在抗日戰(zhàn)爭中毀于戰(zhàn)火,但有一部《乾隆以來系年要錄》尚存。書中用大量的篇幅大談特談乾隆如何每日親侍太后左右,他們之間如何的母慈子孝,把這些當成煞有介事的美談。啟功說這位王老只看到了表面現(xiàn)象,而沒有看到深層原因,即不了解乾隆為什么要如此孝順太后。乾隆表面上做得很堂皇,像個大孝子,但實際上這一切都只是在做戲。背后不知有多少竭精處慮的"宮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