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獨立創(chuàng)刊夢
2004年,是我從事雜志工作第十個年頭。那年我讀了一本陳逸飛先生策劃出版的書,內容是國外獨立雜志創(chuàng)辦人訪談;又參加了一個倩碧男士化妝品的上市活動,獲知它們怎樣研發(fā)出男士喜愛的化妝品并賣到全球第一。同時,在一次集團會上,我們老板劉總又提出目前時尚集團幾本強刊的規(guī)模,已達到了2001年全集團經(jīng)營規(guī)模。我悄悄生出了一個念頭:自己也做了十年,能不能像人家一樣,自己創(chuàng)造出一本雜志呢?
我至今記得約了當時任倩碧化妝品品牌總經(jīng)理的張津,在他下榻的長富宮飯店聊得熱火朝天,我們希望中國有一本引導和教育中國商業(yè)男性更具有品位和風范的雜志—塑造你的男士品位,這個主意讓我倆心花怒放,寫下很多好點子??墒牵斘遗d沖沖跑去老板辦公室滿懷激情向他提議時,劉總毫不客氣地拒絕了我。
雖然沮喪,可是我不死心啊,我開始試探《時尚芭莎》當時唯一的男性編輯—富有才華的郝寧,問他一生最大的志愿是什么。他說,要辦一本不為賺錢的雜志,這和我的想法很相似。我開始有了第一個伙伴,我經(jīng)常和他一起躲在公司樓梯間的過道里抽煙謀劃,一同想象這本存在在腦海中的男性雜志,寫下了很像樣的創(chuàng)刊方案??墒?,又被劉總拒絕了,到底是為什么呢?怕我是女人,做不好男性雜志?可我已經(jīng)決定,整本雜志定要全部請男性團隊來編輯和設計,甚至當時我已悄悄在上海恒隆廣場邀請了胡兵來做我們的首位客座主編,連雜志名字《芭莎男士》和編輯風格都已準備得很好了呀!
這股委屈和懷才不遇,直到一次和企業(yè)家王石先生同機出國旅行,才得到徹底的化解。“你做商業(yè)策劃了嗎?”王總問我,“投資回報?運營費用?競爭成本?贏利預期?”做了十年雜志的我,第一次從心里真正明白了雜志對于編者是時尚文化的情懷,對于老板是確保員工生存和公司成功運營的一份生意,需要詳細準確的測算和規(guī)劃。回京后,我和設計總監(jiān)李昀及財務人員一起,對雜志紙張開本印量、人員工資等各項成本投入算了一筆大賬,第一次發(fā)現(xiàn)原來持續(xù)經(jīng)營一本雜志需要這樣多的錢。這讓我對于《芭莎男士》的編輯方向和內容比例、發(fā)展周期都有了良好的準備,也為今后《時尚芭莎》又發(fā)展出《芭莎珠寶》、《芭莎藝術》等雜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我這才懂得,被拒絕被否定是一件多么好的事情。它可以讓你更加清醒,準備得更加充分。對各種困難的預期和充分的財務規(guī)劃,使得《芭莎男士》自2005年以增刊形式創(chuàng)刊,到2007年以雙月刊、2008年以月刊形式發(fā)行,堅持只做商業(yè)和品位兩大板塊,成為為中國最多高端商務男士服務的品位教科書,年年完全按照當年商業(yè)五年計劃發(fā)展,2010年還成為中央電視臺調查機構調研中高層商業(yè)男性閱讀率第一的男性時尚雜志。這樣的成績,讓我對劉總的謹慎和王石先生的提醒至今感懷在心。
發(fā)展才是硬道理
在今年米蘭《Harper’s BAZAAR》全球主編大會上,會議主題是如何應對全球化競爭。我代表中國版芭莎發(fā)言時,選擇了鄧小平的話“發(fā)展才是硬道理”作為講演的題目。
臺下坐著24個國際版本的主編和美國赫斯特出版集團總部的同事,我為他們講述了中國讀者市場的變化和雜志永遠不變的使命。我和我的同事們,一直夜以繼日地不斷尋找能夠為自己最熱愛的中國讀者奉獻怎樣最好的精神食糧。我們堅信,一本好雜志,應當是將最好的一切帶給讀者的橋梁,是每一個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男女讀者的精神伴侶。我講述了《芭莎珠寶》的主編敬靜為了工作,產(chǎn)后不到40天就飛去意大利進行采訪;《芭莎藝術》的主編徐寧和團隊,在日本海嘯地震時臨危不懼在東京拍攝藝術家村上隆的訪問。有一種力量,深深埋藏在我們心中,一旦被喚醒,就成為攔都攔不住的激情:那就是為自己的夢想而戰(zhàn)。
當面對無法阻擋的競爭,誰都會感到巨大壓力,但是,如果你不去想如何與別人競爭,而專注于發(fā)展自己的夢想,去做對自己讀者有價值的雜志,事情就會發(fā)生根本性的變化,你的工作能變得充滿價值和創(chuàng)造力。在繼《芭莎男士》成功創(chuàng)刊后,我們發(fā)現(xiàn)中國的珠寶市場正在飛速發(fā)展,然而,很多消費者還停留在只在意鉆石的克拉數(shù)或頂級品牌的購買上。珠寶的文化、藝術價值,珠寶的設計內涵和個性化佩戴,更多收藏和鑒賞其他寶石的升值空間,都還是市場的空白,我們就出版了《芭莎珠寶》,介紹橫亙千年的世界珠寶知識文化、經(jīng)典品牌故事和極品珠寶設計作為女性珠寶收藏的寶典,一經(jīng)刊出就受到廣大中國女性讀者的喜愛。
而《芭莎藝術》更是受到團隊啟發(fā)而誕生的雜志。編輯徐寧在2006年加盟《時尚芭莎》時,就力主開創(chuàng)了藝術家欄目。他一直深入采訪研究中國最杰出的當代藝術代表人物,從他們的個人經(jīng)歷中探求他們創(chuàng)造的藝術內涵。他幾次向我提出想做一本藝術的增刊,像當年《芭莎男士》一樣,我對他的創(chuàng)想深感興奮卻沒有十足把握,畢竟,全世界范圍內,還沒有一本針對廣大時尚讀者、大發(fā)行量的藝術教育和美學欣賞的雜志先例。因此,我們又秘密籌劃了很久,并得到很多著名藝術界人士的大力支持。2011年1月,一本以傳遞文化、價值和品位的國際化藝術雜志《芭莎藝術》應運而生。徐寧和他的團隊,在眾多中國藝術家、國內外各大藝術機構的全力支持下,短短半年,就將雜志做到了具有國際影響力,不僅采訪到大收藏家皮諾先生、藝術家村上隆、達明赫斯特,還在威尼斯雙年展期間,舉辦了“威尼斯中國藝術家之夜”的活動。
如今,已有4本系列雜志的《時尚芭莎》可以跨越時尚、美容、職業(yè)、商業(yè)、文化、藝術等領域,傳達更多更加廣泛和精彩的內容給她所熱愛的讀者。我們的團隊發(fā)展成為100多人的團隊,雜志發(fā)行量更高達每月100多萬冊,服務的讀者更加廣泛。每天,我常常在辦公室待到深夜,怎么也做不完的工作,到處飛來飛去拍片采訪經(jīng)常見不到面的同事,更加精彩的領域,無窮無盡的精彩內容,每一天都覺得時間不夠用,心里總是被激情填得滿滿的。
我常常想:如果不是不斷發(fā)展,我將不能夠與這么多年輕有才華的同事相識共事;如果不是多做幾本雜志,我們將無緣與各領域杰出的人結識,并將他們的經(jīng)驗成就分享給讀者;如果不主動發(fā)展,我們可能正在競爭中不斷應對各種壓力,雜志的品牌也無法更加廣泛地深入人心。
這就是主動和被動的關系,當被動做事時你只有壓力,而主動時你不僅會有用不完的精力,所有困難和否定也都會被當成成功路上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