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禍起關白(3)

大明帝國抗日史 作者:柯勝雨


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豐臣秀吉連明朝身上有幾個汗毛孔都清楚,對明朝與朝鮮之間的宗藩關系更是了如指掌。

明朝與朝鮮可以說是從同一個屋檐下走出來的兩個國家。當朱元璋興師伐元時,朝鮮還籠罩在蒙古人的陰影之下。元朝的統(tǒng)治者設置了征東行省,以高麗的國王為行省丞相,以高麗的官員為主要官員,實行對朝鮮半島的有效羈縻統(tǒng)治(審慎、松散的控制政策)。隨著元朝統(tǒng)治的坍塌,朝鮮也開始了民族獨立。

朱元璋對高麗王朝采取了全然有別于元朝的友好政策,他主動遣使訪問高麗,祭祀高麗的山川等,使得高麗人對明朝產(chǎn)生好感。

在朱元璋登上皇位的第二十五年,高麗王朝的軍官李成桂發(fā)動政變,自立為王。為了使其王位的合法性得到明朝的承認,李成桂在即位的半年中接連九次派遣使者前往北京通好,并提出更改國號的問題,以徹底告別臣屬蒙古的過去。朱元璋從李成桂送來的兩個國名“朝鮮”與“和寧”中,挑出“朝鮮”作為新政權(quán)的名號,理由是:“自古以來對東夷的稱呼,只有‘朝鮮’最稱美雅。”朝鮮人世代銘記朱元璋御賜國名的恩惠,稱之為“大造之恩”。建文帝三年(1401),明朝又正式賜封李成桂之子李芳遠為朝鮮國王,至此明朝與朝鮮真正確立起宗藩關系。

朝鮮吸收了輝煌的中華文化,兩國貿(mào)易頻繁,政治上都倡導儒家思想治國理念,宗藩關系逐漸走向穩(wěn)定成熟。在與日本的外交關系上,明、朝兩國的步伐保持高度的協(xié)調(diào)一致。雙方緊密配合,共同打擊倭寇的騷擾。

對朝鮮甘愿追隨明朝,二者如同一體,豐臣秀吉既忌又恨。談判桌上無法解決的事情,就讓刀銃去發(fā)言吧。

一時間,劍拔弩張,戰(zhàn)爭一觸即發(fā)。

3.遺恨聚樂城

這時,年輕的對馬島主宗義智出面調(diào)停了。老島主宗義調(diào)剛?cè)ナ啦痪?,新島主很不愿意聞到戰(zhàn)爭的火藥味。

對馬島像一條紐帶,把朝鮮和日本緊密地聯(lián)結(jié)在一起。盡管政治上,對馬島宗氏要服從豐臣秀吉,但在經(jīng)濟上卻不得不依賴朝鮮。戰(zhàn)火一起,貿(mào)易斷絕,島上也將一片蕭條。

宗義智說:“請關白暫緩出師,我去朝鮮走一趟,一定會叫李昖派人來作個答復的。”

有了宗義智的保證,豐臣秀吉同意了。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叫朝鮮人來,讓我當面跟他們詳談吧。

萬歷十七年(1589)五月,宗義智帶上外交僧景轍玄蘇、柳川調(diào)信,還有一只孔雀、一匹駿馬,踏上了朝鮮的融冰之旅。

要不要與日本發(fā)展友好關系,派遣通信使去跟豐臣秀吉對話呢?李昖顯得很猶豫。于是,李昖召集二品以上的官員,進行商討。

朝中大臣意見主要有三種:領議政李山海、禮曹判書柳成龍贊同;前參判李山甫反對;戶曹判書尹斗壽不置可否,建議向明朝奏明,聽取一下宗主國的意見。

這時,大量朝鮮人叛逃日本,時不時勾引倭寇前來騷擾,鬧得李昖寢食不安。于是李昖開出了一個和談的先提條件。他任命吏曹正郎李德馨為宣慰使,告訴宗義智說:“要想讓朝鮮的通信使踏上日本的國土,日本必須首先把那些叛民送回朝鮮,看看關白的誠意如何?”

宗義智說:“這有何難?”馬上叫柳川調(diào)信回日本。

不出兩個月,柳川調(diào)信果然送來被擄的朝鮮邊民金大璣、孔大元等一百十六人,又把叛民沙乙背同,倭寇緊時要羅、三甫要羅、望吉時羅等人五花大綁,交到李昖手里。

長期困擾的心腹之患一下子得到一勞永逸的解決,朝鮮人歡欣鼓舞。李昖臉上更是洋溢著無比的喜悅,馬上放下冷漠的態(tài)度,擺酒設宴熱情款待宗義智等人,還回贈一匹御用好馬給他。柳成龍趁熱打鐵,諫議迅速把通信使商定下來,以免節(jié)外生枝,惹出事端。

萬歷十八年(1590)三月初六,朝鮮正使黃允吉、副使金誠一、書狀官許筬等人,隨同宗義智起程前往日本。四月二十九日,在釜山浦乘船,登上對馬島。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