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頓堡森林戰(zhàn)役使得日耳曼人避免了和高盧、希臘、迦太基、埃及一樣被羅馬吞并和同化的命運,而日耳曼這個充滿野性而又生機勃勃的民族,終于在歷史舞臺上開始扮演愈來愈重要的角色。因此,條頓堡森林戰(zhàn)役可以稱為日耳曼人的“立國之戰(zhàn)”。
對古代德意志歷史的發(fā)展具有特殊意義的是法蘭克人的發(fā)展。公元768年,查理(法文名查理曼,747—814年)即位法蘭克國王,通過不斷擴張最終建立查理曼帝國。但查理曼大帝去世不久,帝國即遭到分割。843年,查理曼大帝的三個兒子洛塔爾(意大利國王)、日耳曼人路德維希(巴伐利亞國王,占有東法蘭克)和禿頭查理(占有西法蘭克)在凡爾登簽訂分割條約,路德維希獲得了萊茵河以東的東法蘭克。870年,路德維希與禿頭查理簽訂墨爾森條約,瓜分了洛林王國。凡爾登分割和墨爾森分割對德意志歷史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德意志王國的領土基礎從此奠定。
然而,統(tǒng)治東法蘭克王國的卡羅林王朝不久即陷入了公爵家族之間的斗爭。911年,卡羅林王朝的最后一任國王孩兒路德維希去世,一直在卡羅林宮廷中有著極大影響的德意志康拉丁家族的康拉德登上王位,史稱康拉德一世(Konrad I,911—918年在位),然而德意志大封建主之間的權力斗爭反而愈演愈烈。919年,王權落到了最強大的薩克森公爵捕鳥者亨利手中,亨利一世(Heinrich I,919—936年在位)在920年將東法蘭克王國改名為德意志王國,德意志民族終于得以建立自己的王權。
962年2月2日,亨利一世之子奧托一世(Otto I,936—973年在位)加冕“羅馬皇帝”,德意志神圣羅馬帝國(962—1806年)建立,德意志的皇權逐漸達到鼎盛時期,神圣羅馬帝國也開始積極醞釀“爭霸歐洲”。然而帝國內部封建主實力的不斷增強和皇權與教權的斗爭耗費了帝國太多的精力,而霍亨斯陶芬王朝的弗里德里希一世(Friedrich I,1152—1190年在位)的意大利政策和德意志政策① 最終使得帝國雪上加霜,德意志皇室權力開始江河日下。
為了補救沒有強大中央皇權的缺憾,德意志的一些城市開始聯(lián)合起來組成城市同盟。比較著名的城市同盟有“萊茵城市同盟”、“交叉同盟”以及最強大最重要的“漢撒同盟”。但由于缺乏皇帝的支持,同時各同盟又太注重自身的商業(yè)利益,這些同盟不是失敗,就是最終變得軟弱無力。
霍亨斯陶芬王朝于1268年垮臺后,德意志皇權就完全衰落了。德意志諸侯們不再覺得中央王權有什么好處,德意志從此開始陷入極不幸的小邦分裂狀態(tài),神圣羅馬帝國就此沒落。1254—1273年,德意志開始進入“空位時期”,沒有皇帝的德意志開始陷入大封建主們的瘋狂爭權奪勢之中。各分立政權的政治勢力急速增長起來,他們甚至能以選舉國王、皇帝的辦法來代替王位世襲。1257年,科倫大主教、美因茨大主教和特利爾大主教三大教會選侯加上薩克森公爵、巴拉?。ㄆ辗柎模┕?、勃蘭登堡馬克伯爵和波希米亞國王四大世俗諸侯參加德意志國王選舉。這七大諸侯在隨后的“金璽詔書”②中被正式冊封為選帝侯,這七選帝侯開始成為帝國的“柱石”和“七只燭臺”,皇帝也不得不承認他們有“絕對的君主權力”。帝國進入了七選帝侯時代。
“金璽詔書”的頒布確認了德意志政治上的四分五裂,損害了德意志民族國家的形成,德皇的權力和威望越來越下降了。盡管14—15世紀的德意志在經濟上有過巨大的高漲時代,但由于帝國過于分裂而難以形成一個共同的經濟中心。因此,德意志民族國家的形成被大大延誤了。
普魯士崛起與“鐵血”統(tǒng)一
皇權在德意志的衰落對應著教權在德意志的加強。當法國和英國的主教和教會越來越民族化,成為王權的支柱時,德意志卻成為羅馬教皇的“乳?!保乙渤闪颂熘鹘虝洚敋W洲精神權威的最后支撐① 。1517年,路德終于領導不堪忍受的德意志人民點燃了宗教改革的導火索,德意志出現(xiàn)了“十分之九的德意志人歡呼‘路德’,剩下十分之一的少數(shù)高呼‘羅馬教廷該死’”的轟轟烈烈的宗教改革熱潮,并一度引發(fā)波瀾壯闊的德意志農民戰(zhàn)爭(1524—1525年)。1555年,諸侯中宗教改革和反宗教改革的代表——新教諸侯和天主教諸侯簽訂著名的《奧格斯堡宗教和約》,德意志居民分成了天主教徒和新教徒,帝國政治上的分裂進一步加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