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不“妥善”的移民計劃
漢江、丹江分別從巴山秦嶺奔涌而出,順著山勢左沖右突,它們攜帶的大量泥沙,造就了江兩岸富饒的沖積平原,這就是水源地百姓所說“一腳能踹出油來”的油砂地。這種土地腐殖質豐富,團粒結構勻稱,土壤透氣性好,不易板結,再加上優(yōu)良的小流域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這種地上的小麥、玉米、油菜不用深耕施肥,收成也是山崗坡地的兩倍多,水源地百姓稱種這種地為“一季撈全年”,意思是只要一季有收成便可以保證全年有糧食吃。鄖陽山區(qū)幾個縣地瘠民貧,但沿江兩岸的那一小塊寶貴的河套地卻是水源地百姓唯一的也是賴以為生的主要糧倉。
每年麥收季節(jié),漢江、丹江兩岸的河套地里,黃燦燦的小麥如同一條望不到頭的金色河流,株株麥穗粗壯肥碩,隨便摘一株麥穗在手里一搓,就是一把顆粒飽滿大小如同綠豆的麥子,扔到嘴里,兩株麥穗就能吃飽肚子。這個時候的農民,人人臉上一朵花,所有的快樂都寫在臉上。什么是快樂?豐收就是快樂,什么是幸福?豐收就是幸福,豐收意味著全年的生活有了保障。你看這個時候的農民,盡管平日里風里雨里,曬著淋著,一個個黑紅黑紅的,臨到收割的時候,他們反倒講究起來了。平時吃飯都是紅薯苞谷磣,到了麥收時節(jié),將去年冬月里釀造的老黃酒拿出來,蓋子一揭,滿屋濃香,將清亮的黃酒煮到苞谷磣里,吃起來香氣撲鼻,既解乏還舒筋活血,干起活來渾身是勁。吃完飯,到地里一氣干到太陽當頂。回到地頭,家里人早用幾片席子在田頭支起個涼棚,涼棚下擺上一把靠椅,泡上一壺濃茶,在地里忙碌半天后,渾身大汗淋淋過來往靠椅上一躺,扎扎實實地點上一鍋煙,深深地吸上一大口,捧起粗瓷茶壺,一仰脖子,咕咚咕咚一口喝掉半壺,美滋滋地長長地喘上一口氣,然后半瞇上眼,瞅著地里隨風擺動的麥子,渾身那個舒坦就沒法形容,為了今天的收成,平日里的辛苦,忙累都是值得的。這就是好土地給農民帶來的幸福。
但所有的這些,已經變成了水源地周邊群眾幸福的回憶。丹江口水庫建成后,分幾次蓄水,最后達到162米高程。水源地周邊縣市最肥沃的土地全部沉到了水底。
丹江口水庫的建成給下游人民帶來了幸福和平安,但為丹江口水庫建設流血流汗,用自己的雙肩和雙手將大壩一寸一寸壘起來的庫區(qū)沿岸人民卻做夢也沒想到,自己的生活從此會發(fā)生如此難以想象的變化。
由于大壩的阻擋,奔流的漢江水被迫停住了匆匆腳步,水位開始慢慢地抬高,逐步越出河道,侵蝕著兩岸的村莊、農田、城鎮(zhèn)、山林
張老漢的家在淅川縣李官橋鎮(zhèn),他的家世世代代生活在丹江邊,他爺爺和他爺爺?shù)臓敔數(shù)臓敔斠恢倍荚谶@里生活,他的爺爺們的墳,都在村子后面的高崗上。他從小就在奔流的江水里游泳,長大后又在江邊的土地上勞作,他熟悉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甚至包括這里的氣味。江邊河川地氣味清新,江岸上的崗地里泥土味濃一些。麥子揚花時滿世界都是香的,村子里則是“五味俱全”了。生活早已將這里的一草一木、一溝一坎刻在他的腦子里,即使是蒙上眼睛,也能帶著你走過這里的溝溝岔岔。
李官橋又被稱為順陽川,和板橋川、淅川一起稱為“三川”,是河南省淅川縣最富饒的地方。李官橋位于丹江東岸,是一塊長達30多平方公里的沖積小平原。千百年來,江水的沖刷和浸潤給這里帶來大量的腐殖質和泥沙,使得這里的土壤肥沃,團粒結構極為合理,透氣性和含水量恰到好處,黑油油的土壤從不用施肥,種什么長什么,崗地上一畝小麥收300~500斤,這河川地一畝就要收800~1000斤。李官橋一塊地方的糧食產量就要占到全縣糧食總產量的一半,被稱為“橋半縣”,是淅川縣的“糧食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