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延續(xù)了半個世紀的工程(9)

水源地 作者:林建華


71歲的王朝禮老漢睡不著,凌晨4點鐘就起來了,按照老習慣,他坐在門口,外面的天還是墨黑墨黑的,雖然什么也看不見,王老漢還是向外看著,他坐在家門口看著漢江兩岸南來北往的車船已經整整20年了。王朝禮一家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庫區(qū)移民的第一家,今天他們家就要搬遷到新的移民安置點,這是他最后一次坐在這里守望漢江了。

40年前,王朝禮一家住在囂川公社金崗大隊,1965年,在大水的攆趕下,他們一家和成百上千的移民一起,痛哭失聲地離開了家鄉(xiāng),搬遷到了湖北的宜城縣。改革開放后,王朝禮一家從宜城返遷回了丹江口,住在三官殿。經過幾十年的努力,王朝禮一家的生活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家里蓋起一座兩層樓房,還沒來得及裝修,長江委的測量隊就來了。他得知,大江大壩要加高,丹江口水庫里的水要調往北京,自己的住房正在大壩加高的施工通道上。這就意味著,自己的家還要搬遷。但說搬卻沒有了動靜,問上面,說是要等一等。這一等就等了12年。2005年臨近過年,政府要求他們家首先搬遷,以便建設大壩加高施工通道。早就說要搬,今天這一天終于來到了。搬就搬吧,反正不是第一次了。這一次,他們要作為中線工程第一戶帶頭搬遷,王朝禮感到挺自豪的。

凌晨6點,兒媳婦開始起來做早飯,明天就要在新的過渡房中做飯了。飯做好后,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飯,氣氛較沉悶,誰也沒有說話。吃過早飯,王朝禮在屋里來回轉,反復打量要搬的東西。雖然各種家什在街道辦事處的人幫忙下早已清點包裝好,屋里顯得有些空空蕩蕩,但王朝禮仍舊在不停地上下來回轉。

上午8點整,街道辦事處的王書記和幾位領導來了,搬家的車也來了,車上扎起了紅花,掛著標語“顧大局,舍小家,服務南水北調”,不一會左鄰右舍、親朋好友都來了,王朝禮家熱鬧起來。他想起了40年前的搬遷,那時家里一貧如洗,搬遷時左鄰右舍哭聲一片,現(xiàn)在和那個時代真是不一樣了。9點鐘,湖北省移民局副局長段世耀和丹江口市的領導都來了。段世耀拉著王朝禮的手問他有什么要求。王朝禮生平沒和這些大官接觸過,有些局促,但他仍說出了自己的心里話:沒什么要求,政府為我們搬遷準備得很周到,只希望北京人民早日喝上咱丹江的水,作為源頭的老百姓,我感到很自豪。聽到他的話,大家一陣掌聲。接著,來送行的領導們和他一家合影,與市移民局的干部簽定搬遷合同,幾個漂亮的姑娘將鮮艷的大紅花戴在王朝禮和他家人的身上。一件件家具被抬上汽車,有人在院子里噼噼啪啪地放起了鞭炮。突然間王朝禮覺得眼角發(fā)潮,不經意間,淚水居然涌出眼眶。汽車慢慢地開動了,王朝禮將頭伸出車外,久久地凝望著遠處的漢江。

這一天是2005年1月5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區(qū)第一戶移民開始搬遷。

孟秀英今年70多歲了,滿頭白發(fā),但精神矍鑠,兩眼有神,全家20多口人,兒孫滿堂,其樂融融。她家住丹江口大壩胡家?guī)X。胡家?guī)X位于丹江口大壩右岸,根據(jù)規(guī)劃,這里將成為大壩加高建設的工地。2005年5月份,這里的居民都接到了政府的搬遷通知。孟秀英從小在均州城長大,經歷了丹江口大壩建設中幾次搬遷,提起過去的搬遷,孟秀英仍然心有余悸:“那時政府宣傳要搬遷,誰愿意走???我們都不動,直到大水漲起來了,我們被政府派人來強制性地送上了船。說是要我們搬遷,到了那里連個房子也沒有,也沒有給我們搬遷補償。我們不愿意走,自己跑回來搭了個草棚住下來。以后大壩蓄水,我們又被水攆走,這樣來來回回搬了好幾次,直到1981年,我們家才在胡家?guī)X住下來?!?/p>

經過數(shù)次搬遷,孟秀英一家好不容易安定下來,一家人幾十年辛辛苦苦地打拼,孟秀英家現(xiàn)在有了一份不錯的家業(yè)。一片郁郁蔥蔥的竹林,每年賣竹筍和竹子收入就有7000多元;屋后山坡上200多棵橘子樹,一年橘子收入有一萬多元;兒子心靈手巧,會種植盆景,家里的庭院里大大小小有200多盆,這些好的盆景,一盆就可賣幾十上百元;家里還有兩條漁船,每年在水庫里打魚,收入也有好幾萬。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