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廣州人經受了三次沖擊(2)

行成于思 作者:王志綱


在力量懸殊的競爭面前,你怎能阻止青年人好奇的選擇呢?面對外來文化的沖擊怎么辦?在改革開放過程中逐漸變得成熟起來的廣東省委和廣州市委,針對有人將其歸罪于對外開放、籠統(tǒng)要求查禁海外文化品的錯誤認識,明確提出了“排污不排外”的原則。與此同時,對舊有文化管理體制進行大刀闊斧地改革,在放開文化市場的同時成立文化管理委員會,將文化市場管了起來。文化管理體制的改革,使健康的文化娛樂活動內容日漸豐富,這不僅在量上逐漸滿足了青年們的精神饑渴,而且給他們拓展了選擇面。

電影院,有眾多國產片、進口片可供選擇欣賞;電視上,出現了許多有吸引力的節(jié)目。此外,游藝場、音樂茶座、文化夜市和各種娛樂設施大量出現。選擇面大了,鑒賞力增強了,自然不會被港臺某些低劣藝術牽著鼻子跑了。廣州青年的體驗是令人信服的。俗話說“饑不擇食”,精神消費亦如此。摒棄低級、庸俗的文化藝術、娛樂形式,向往并追求高雅、健康的精神產品,是人類精神消費的總趨勢,但這一大趨勢的真正形成,則要經歷一個啟蒙過程;對港臺庸俗文化的追逐,是先天不足的廣州民眾必經的啟蒙過程;對港臺庸俗文化的揚棄,則表明人們返璞歸真,已開始進入正常發(fā)展的軌道。第三次沖擊波襲來時,有人驚嘆:

物質文明上去后,精神文明卻下來了改革開放,使多年平穩(wěn)得近乎凝固的經濟生活出現了巨大震蕩;多層次的所有制結構形成了:在國營、集體經濟旁邊,迅速出現了獨資、合資和個體三種經濟形式。多種經濟結構,撕裂了長期以來由單一所有制結構塑造的傳統(tǒng)生活格局。數百家外資企業(yè)進入廣州。西方社會通行的用工制度也被帶進來,“炒魷魚”像一把寒光閃閃的利劍,驚擾并威脅著平庸者、守成者習慣了的平靜生活。個體經濟迅速崛起。14萬個體戶涌進了潛力無窮的第三產業(yè)。個體戶大把大把地掙錢,令人眼紅,但他們沒有大鍋飯可吃,沒有鐵飯碗端,經常要擔風險,還有職業(yè)不是那么清高和體面。要保險和體面就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別人發(fā)財,要想發(fā)財就得放棄保險和體面。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街辦企業(yè)異軍突起。

為了生存,為了發(fā)展,他們不惜重金,到處羅致人才。知識,大幅度升值;人才,日益受到尊重。商品經濟蓬勃發(fā)展,利潤和競爭使幾十年習慣于成天板著面孔做生意的商人們變得笑容可掬。官商一統(tǒng)局面的打碎使商業(yè)界終于產生出“消費者就是帝王”的商業(yè)精神。新興行業(yè)無孔不入,迅速填補著消費空白。白天鵝賓館、中國大酒店等華貴去處向凡人敞開大門;東方樂園、音樂茶座、文化夜市……各施其能,各逞其長,千方百計吸引顧客;還有色彩鮮艷的“的士”,名目繁多的排檔小吃……為了利潤的主觀目的,產生了盡心盡力為消費者服務的客觀效果。貨幣,這個“天生的平等派”借助商品經濟的旋風,以無堅不摧的沖力迅速瓦解了千百年封建歷史遺存下來的人分尊卑上下、職分三教九流的陋習,同時,解除了困擾人們幾十年的“花錢買氣受”的憂心。

就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賓館酒樓等豪華去處還甩不掉媚外抑內惡習,因衣冠取人、膚色取人而屢激風波的時候,就在這些城市成年累月在勞而無功地醫(yī)治著“服務態(tài)度差”這一痼疾的時候,廣州,卻開始跨入在貨幣面前人人平等這一新時期。經濟生活的這些變化,使自然經濟下形成的諸多觀念受到了越來越大的沖擊。與新經濟格局相適應的新觀念紛紛出現,而“唯利是圖”、“一切向錢看”的庸俗觀念也伴生而出。物欲橫流!有人驚嘆:經濟建設上去后,文明道德卻淪喪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恐怕不是一條道上跑的車啊!的確,錢毀掉了一部分人。為了撈錢,有人違法亂紀、投機倒把;有人走私販私,有人還販賣黃色錄像,毒害同胞;更有甚者,解放以來絕跡幾十年的暗娼也開始出現。

錢,使一些人昏了頭,沉渣大有泛起之勢。金錢萬能?!但這只是在資本主義世界的規(guī)律,廣州不是香港,社會主義幾十年的實踐,已將社會主義的眾多基本原則溶化在人們心目中。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廣州雖然渴望發(fā)財,容忍發(fā)財,但不能容忍不義之財!隨著廣州市公安部門對各種經濟犯罪分子的不斷打擊,基本剎住這股沉渣泛起風之后,一個關于“錢”的爭論不可避免地在廣州展開了。有人說:錢是百病之首、萬惡之源,不能讓人們“向錢看”,“向錢看”與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根本抵觸的。有人說:錢是商品經濟的產物,是按勞分配的抽象化體現,只要發(fā)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就避免不了“一切向錢看”的傾向。

孰是孰非?!有識之士指出:重要的工作不在于阻止人們“向錢看”,而在于教育和引導人們如何去致富和富了以后怎樣做人!討論澄清了是非,討論使許多發(fā)財者知道了做人的真諦。1985年春節(jié),廣州市個體戶們自愿捐錢獻物,為全市一千七百多位孤寡老人縫制了新裝;一位瓷磚個體戶,按國家稅法一次主動補納稅款十來萬元;一位小吃個體戶,為解決學生吃早餐難的問題,放棄掙大錢的生意辦起了利微費事的學生餐……致富不忘社會,致富不忘國家?!案涣嗽鯓幼鋈恕边@一試卷,首先由先富起來的個體戶解答了出來。廣州的精神文明建設之船又一次撥正船頭,迎風破浪向前行駛。但在這個南北夾擊、八面來風的開放環(huán)境中,她真能建設起社會主義的精神文明嗎?

三次沖擊波過去以后,人們驚喜地發(fā)現:鳳凰涅槃——一個新廣州再生了廣州人自豪地告訴我們:八年開放,數度沖擊,不僅沒使廣州垮掉,而是鳳凰涅槃——一個自卑、盲從、脆弱的廣州在改革開放的熊熊大火中燃掉,一個自尊、自信、免疫功能初具的廣州再生了出來。變化首先從文化消費傾向這一風向標上呈現出來。作為外來沖擊的產物,曾紅火一時的上百家音樂茶座、酒吧、舞廳的生意開始冷清;曾響徹街巷的低劣港臺音樂、勁歌金曲錄音帶不斷貶值,代之興起了格調高雅、藝術性強的藝術音樂;體現民族文化特色、自己創(chuàng)作的校園歌曲開始流行;書法、美術、攝影、花鳥等業(yè)余愛好團體和學校協(xié)會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

據統(tǒng)計,上百人的大型團體目前已有23個,小規(guī)模的松散沙龍則不計其數。人們說,廣州已度過饑不擇食、盲目模仿的幼年期,進入了自強自主的成熟階段。在眼前這一派興衰交替、枯榮更迭場景的后面,我們看到了一幅色彩斑斕的畫卷。學習讀書熱方興未艾,奮發(fā)向上、自強自主成了青年人追逐的時尚。每天晚上,只要盤桓在廣州市市區(qū)就能看到:十點左右,剛靜寂下來不久的街面,突然像翻了鍋——成千上萬輛自行車潮水般地涌在大街上。

車鈴叮當,笑語應和,夜大、電大以及各式補習、培訓班的學生下課放學了,眼前這幕場景,就是當地人引以為自豪的廣州獨有的“第三交通高峰”。近幾年來,廣州市在勞動人事制度上進行的改革比較徹底:各行各業(yè)(包括部分黨政部門)用工招考、量才晉級錄用已成制度,另外,數百家涉外機構和企業(yè)進駐廣州,把西方人認才能不認門第的用人觀也帶了進來。職業(yè)千差萬別,收入高低拉開,選擇的機會多了,競爭程度相應加強。

過去可以靠老子、靠后門,而今卻要靠本事。數度浪潮沖擊,數度冬盡春來。現在的廣州人,從上到下,各行各業(yè),談到改革開放政策,眉飛色舞;談到社會主義優(yōu)越性,贊嘆由衷,喜不自禁。他們自信地說:面對一次次巨大的浪潮沖擊,我們也曾擔憂過,甚至恐懼過,幸好我們沒有退讓。正是迎著沖擊、震蕩,繼續(xù)改革開放的實踐,醫(yī)治了我們的盲從、怯懦等先天不足癥,錘煉并健全了我們的心理承受力和消化過濾能力。廣州的許多領導們說,在巨大的沖擊波面前我們曾經憂慮、焦急過,但我們從未退讓和動搖過。經過八年風雨磨煉、摸索總結,我們終于進入了從容面對沖擊,牢牢掌握改革開放引導權的境地!今后或許還會有第四次、第五次沖擊波,但沖擊波過后,廣州將會更加壯美。(原載于一九八六年九月《人民日報》)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