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節(jié):和氣生財,讓利于人(8)

李嘉誠財富筆記 作者:上官中元


與朋友合作共事三原則

李嘉誠是一個朋友眾多的商人,但李嘉誠還是一個善于與朋友合作的商人,在怎樣與朋友一起做生意這方面,李嘉誠有著一整套心得體會。舉例來說,在投資北京王府井建設的項目中,他與馬來西亞富商郭鶴年的合作就十分有成效。談到與朋友一起做生意,李嘉誠認為以下三點很重要:

1.互惠互利,共渡難關

李嘉誠認為,當貿易的雙方都遵守互惠原則時,就會演變成自由貿易的關系,反之若有一方不遵守互惠原則就會形成保護主義。向對方敞開大門,既有利于吸收對方的有利方面,也有利于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可以說,這是一個十分有效的商業(yè)原則。

從商業(yè)的發(fā)展來說,企業(yè)結盟的最大一股推動力是市場和技術。在過去,不同的技術各自獨立發(fā)展,很少重疊。今天,幾乎沒有一門技術和一個領域還是這種情形,即使是大公司的研究部門,都沒有辦法供應公司需要的一切技術。所以,制藥公司必須和遺傳學家結盟,電腦硬件公司必須和軟件公司結盟。技術發(fā)展愈快,企業(yè)也就愈需要結盟。在這種結盟的背景下,技術和信息的交流,資金和人員的滲透都會給自己的公司和伙伴公司帶來巨大的活力,并極大限度地降低自己的經營成本,所以說,商業(yè)合作的魅力就在于此。

2.選擇盟友要共享共榮

李嘉誠認為,商業(yè)合作應該有助于競爭。聯(lián)合以后,競爭力自然增強了,對付相同的競爭對手則更加容易獲得勝利。但是,有許多公司之間的所謂聯(lián)合只是一種表面形式,在利益上并沒有達到共享共榮,這種情況往往就容易讓對手從內部攻破而導致失敗。

戰(zhàn)國時,魏國在選擇聯(lián)合對象時所注意的一點是"遠交近攻"。韓、魏、齊三國結成同盟,打算進攻楚國。但楚、秦乃是同盟,不小心謹慎行事,秦國就會出兵。因此三國先向楚國派出了使者,表明了友好的態(tài)度,提出進攻秦國的建議。三國的提議,對楚國來說是收回曾被秦國掠奪的領土的好機會。楚國答應了這個建議的情況被傳到了秦國后,韓、魏、齊三國先向楚國發(fā)起了進攻,但秦國卻坐視不管,于是獲得了全勝。楚、秦兩國就是在選擇合作伙伴時不慎,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由此可知,商業(yè)合作必須有三大前提:一是雙方必須有可以合作的利益,二是必須有可以合作的意愿,三是雙方必須有共享共榮的打算。此三者缺一不可。

3.分利于人則人我共興

對于經商,中國人一直以謀求利益為經商之目的,所以古語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千百年來,商人們抱定一個宗旨:"無利不起早,沒有利潤的事情是商人們所不愿意涉足的。"因此,李嘉誠在生意合作中總是抱著分利與人則人我共興的態(tài)度,與他人積極合作。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