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溝通的潤滑劑——語言

魅力禮儀 作者:何秉堯


語言是人們傳達信息的工具,是參與社會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際交往的橋梁。語言內容和表達方式能夠反映出一個人道德文化各方面的修養(yǎng)和文明程度。在社會活動中,禮貌用語是很重要的禮儀形式,也是展示一個人的品格的“櫥窗”。

禮貌用語  體現(xiàn)教養(yǎng),感受親和在交往和溝通中最基本的就是要尊重對方,無論在家庭、職場、公眾場合等都需如此。人們自尊、自愛、自重的心態(tài)是正常的。當你想得到他人的尊重時必然要先尊重他人,只有這樣自己才能受到尊重。這樣的事例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例如,在家庭小事中,如果當父親的男子使用污穢的語言責罵自己有過失的孩子,不但父親會失去孩子的尊重,其他人也會認為這個父親缺乏修養(yǎng),并對其管教孩子的能力產生質疑。失去孩子的尊重不但不能達到教育孩子的預期目的,而且會適得其反。因此,使用禮貌用語并把其作為自己生活中講話習慣的一部分是社會的需要,是生活的需要,也是生存的需要。得體、親和的禮貌用語,不但能使與你交往、交流、交際的人或人群接受你的存在,同時也便于信息的交流和事物的溝通,更能體現(xiàn)出一個人的文化積淀和修養(yǎng)甚至其價值觀。

善用敬語漢語詞匯中禮貌用語主要用在稱謂和敬語中。如“您”,就字意來講是“心上有你”,通常用在與同輩人或老輩人以及自己的領導、上司談話之中,一開口就凸顯出對他人的尊重。再如“請”字,在談話間使用“請”字不但表示對他人的尊重同時對所面臨的事物處理增添了潤滑劑。自古以來,漢語中“請”字是敬請語中分量很重的詞匯,即“他人在先,我則為后”的表示,其對行為關系做了有次序的排列。這是對他人的尊重,不但能使對方愉悅也能凸顯自己品格的大度和虔誠。

除敬請語外,禮貌用語中的關懷詞和感謝語也非常重要。像“謝謝”通常用在自己接受了他人的幫助后,如在乘坐公交車時,當你接受售票員遞給你的車票時,向其說聲“謝謝”馬上就把你與他之間的乘務關系拉近了許多。可謂“小事中見尊重,細微之處看品格”。

不恰當?shù)恼Z言形式日常生活中,我們常聽到一些不恰當?shù)恼Z言。例如:

有人講“我怎么想就怎么說”,出言唐突還自稱為“心直口快”,以“直爽”而自居。“直爽”是個人的性格,不擇詞令則表明其在表達方式上的欠佳。這種講話方式雖然能使人理解但不便于對方接受,往往會使聽者感到尷尬。

假意的阿諛奉迎使人感到價值低廉。一些人為了取悅他人,講出的話使人感覺很“假”。所謂“假”就是使其他人感到不是“言為情出”,而是另有所圖。

阿諛奉承是最失品格的談話方式。其失去的是最基本的人品原則——誠信。逢迎與贊美是兩種本質截然不同的表現(xiàn)方式。所謂“逢迎”就是對方喜歡聽什么就說什么,這不是我們提倡的禮貌用語。

有些人講話不分環(huán)境、場合,也不顧周圍的人群,聲嘶力竭地高喊講話,這樣不僅會造成周圍環(huán)境的嘈雜,也會影響他人的心情。這樣的情形常會出現(xiàn)在個別環(huán)境中,如公交車、餐廳等,此種舉動只會失去他人對你的尊重。

總之,尊重、熱情、誠懇、真實地對待在人際交往中的語言規(guī)范是極為重要的。動之以情,曉之以禮,得體的言詞、平和的語速使會他人倍感親切,同時也會充分體現(xiàn)你的學識、文化、經歷、教養(yǎng)與風度,并充分體現(xiàn)你的存在和價值。

溫馨小貼士:

不要忽視自己的聲音給他人的印象。悅耳動聽的聲音是人們在相互溝通中的第一享受,學會控制自己的講話聲音,是你一生活動中潛在的資本。

自我介紹與寒暄  完美溝通的開始自我介紹自我介紹是一個人接近一個不了解你的人、人群、集體時不可缺少的程序。但是,如何把自己完美地介紹給他人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從禮儀角度我們講求禮節(jié)——即禮儀所屬的“度”,也就是根據(jù)環(huán)境、事物、人物參與的狀況來進行。自我介紹到什么程度則是如何體現(xiàn)自我介紹的必要性、重要性的關鍵。

必要的自我介紹無外乎兩種目的:體現(xiàn)自己的價值觀,即自己的學識、經歷以及在參與社會活動中使社會對自己能力有所評價;得到他人或集團的認知。

因此,自我介紹這一程序是使自己融于社會的關鍵。

自我介紹的類型展示型:此類型多用于重大交往和求職應聘,其前提是有的放矢,把自己符合對方需求的條件、經歷等坦誠地介紹給對方,從而求得對方對自己最大程度的認知。

受托型:此類型用于當自己必須代替他人完成某項任務,而受理的一方對自己又缺乏了解時,即需把自己的真實情況、與委托人的關系如實介紹給對方時。這種自我介紹必須把自己與委托人最關鍵、也是最重要的利益關系介紹清楚,以求得受理人的重視與接納。

詢問型:常見于與朋友、同事等熟悉人士的交談中。人與人之間有較長一段時間沒有接觸時,由于對方缺乏了解難免問這問那,這也屬于一種人際之間的關懷,但要注意一些必要的禮儀常識。例如,不要過多詢問個人隱私,也不要過多地自我描繪。

書寫型:即以書面形式介紹自己的狀況,常見于個人簡歷和其他申報表格的填寫等。這種自我介紹需簡明扼要,將自己的重大經歷逐一填寫,使人一目了然,但不能忽視關鍵性的自我展開言詞。

名片的傳遞也屬于自我介紹的類型之一。

自我介紹之禁忌不區(qū)分對象盲目地進行自我介紹。把上三輩、下三輩都納入自我介紹的內容之中,使他人對相關信息失去重點了解。

盲目自我吹噓。把一些與自己無關的事物與人強拉硬扯,以顯示自己的高明。

虛假夸大,謊話連篇。這種自我介紹則是拉大旗做虎皮,自欺欺人,久而久之會失去人們的信賴。

寒暄關于寒暄寒暄是在與他人相遇、交往、溝通等環(huán)節(jié)中不可缺少的一種語言形式,是相互問候的一種禮節(jié)語言形式。寒暄的起碼要求是“尊重他人的存在”?!昂选背S糜谙嘧R、相知之人,在談話進入主題之前一般應適度寒暄。

寒暄的形式寒暄的形式多種多樣,以下列舉幾種:

招呼型:不同于一般人的打招呼,而是將一日未見如隔三秋式的情感注入其中。

問候型:多日未見相互問候,既可問候友人的身體健康、處境、前途等,也可問候其家人的狀況以示關懷。

關切型:也稱為“關懷型”寒暄。如詢問對方本人、子女、家庭、事業(yè)的進取、成敗等以示對對方的關心。

在生活中我們也會聽到一些不雅和低俗的寒暄談話方式。如,雙方相見不分時間就問對方“吃了沒有”;平時交往很深,相見時使用低俗的言詞稱呼對方,甚至使用“外號”等以對方“缺陷”為談話基調的語言。

以上行為失去了對他人的尊重,也有失文雅。

我們所提倡的寒暄要求以“謙語”當先。選擇和諧的、與自身價值融洽為一體的語言是非常必要的。

溫馨小貼士:

在生活中注重語言修養(yǎng),把敬語和謙語作為自己的講話習慣,這樣做會更凸顯你的文化底蘊和能力。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