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張則不然,很多時候,與其說是兄弟,不如說是生意場上的盟友更合適。
不過他們這種盟友的牢固程度,又要遠超他人。那么多盟兄弟,馮玉祥反蔣,李宗仁反蔣,可以說,在蔣介石稱王之后,就沒有不反他的。
與馮、李相比,張學良過去不僅有改旗易幟和入關擁蔣的功勞,而且還幾乎是唯一一個沒有公開表露過反意的地方諸侯,在某種程度上,堪稱擁蔣的模范。
蔣張之間,蔣為兄,張為弟,弟弟哪怕是犯過錯誤,做哥哥的也一定要原諒,更何況他曾經幫過你那么多次。
對盟弟能夠戒毒并重新奮發(fā),盟兄很滿意。
于是鼓勵一下:出國前,你沒有干好,國民對你不滿意,你這次回來后要好好干。
張學良脫口而出:我聽你的話,你認為什么活最難,就交給我干吧。
這么有覺悟,是老蔣事前根本沒有想到的。
什么活最難,當然是“剿共”。
張學良一口應承下來,并親自調兵南下,進入大別山“剿共”。
曾有人勸他三思而后行,張學良答復:你主張抗日,可我現(xiàn)在不能抗;你主張不要“剿共”,而我現(xiàn)在不能不剿。
南下其實正是三思而后行的結果。
對紅軍的實力,張學良原本只有耳聞,并未目睹。東北軍內部也有這樣一種說法:我們打日本不行,打紅軍沒有問題。
的確,這時候的紅軍在實力上確已今非昔比,面臨的困難非常之多。經過大別山的輪番苦斗,紅二十五軍被迫長征。
東北軍和中央軍一起追到了陜北,從這個時候起,東北軍的噩運就開始了。
改弦更張
紅軍畢竟不是一般的部隊,到陜北后,包括中央紅軍在內的幾路紅軍會合,盡管面臨的困難仍有增無減,但他們已無退路,其戰(zhàn)略戰(zhàn)術和戰(zhàn)斗力是東北軍無法比擬的。
最慘的一次,東北軍整整一個師遭到伏擊,從師長、參謀長一直到班排士兵,沒幾個人跑掉,光被俘就有三千多人。到后來,東北軍幾乎就成了人家的運輸隊,紅軍從中繳獲的武器裝備,僅輕機槍就可以裝備一個師。
一時之間,東北軍內怨聲四起,覺得與紅軍這樣抵死拼殺,一點都不值:本來想依靠老蔣打回東北老家去的,沒想到卻被反過來利用了一把。說不定全面抗戰(zhàn)還沒開始,東北軍就已經在內戰(zhàn)中打得一個不剩了。
及時改弦更張,對東北軍來說幾乎是本能反應——在關內打紅軍,不如出關打日本,死了也是英雄!
于是,早在紅軍東渡黃河,與晉軍和中央軍殺得難分難解之時,東北軍就已與紅軍達成了秘密停戰(zhàn)并互助的協(xié)定。
而在當時,主動要求和紅軍聯(lián)合,不打內戰(zhàn),一致對外的,其實遠非東北軍一家,幾乎是所有地方軍頭的不二之選。
以陜西為地盤的楊虎城不用說了,與張學良那是難兄難弟,到兩廣事變爆發(fā)時,西南的李宗仁、白崇禧,華北的宋哲元、傅作義,都搶著派代表到陜甘寧蘇區(qū),要與紅軍訂立抗日協(xié)定,這差不多成了一個公開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