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良、楊虎城與紅軍合作,只不過是在“合縱”的名單上多添了兩個人而已。
老蔣公開場合和紅軍兵戎相見,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背地里卻也早早就與中共地下黨建立了聯系,進行談判,意圖“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使的仍是中原大戰(zhàn)前后那套“削藩策”。
當然,對于諸侯們而言,這都是權宜之計。等到老蔣擺平兩廣事變,眾人又是一哄而散,沒人再敢到黃土高原上去和紅軍合唱信天游了。
你們都可以散,張學良、楊虎城不能,一個成天想奪回家園,另一個志在經略西北,如果不跟紅軍合作,二者皆看不到任何前途。
對這些情況,老蔣不是不知道。
兩廣事變發(fā)生前后,明有國民黨陜西省黨部,暗有藍衣社,都不斷有情報上達南京,說東北軍不是光跟紅軍聯系的問題,而是內部都快“赤化”了。
矛盾激化的時候,國民黨陜西省黨部甚至沖進東北軍軍營,從中抓了幾個“共黨嫌疑犯”。張學良聞訊后大怒,立即派兵對陜西省黨部進行反搜查,又將人領了回去。由此,兩邊結下深怨。
張學良為此向老蔣“請罪”,請后者給以“處分”。
在國民黨內,所謂“請罪”、“自求處分”云云,多是做給外人看的場面工夫,實際根本不可能。老蔣當時揮揮手就過去了,但心中的不快是免不了的。
其實更不快的是少帥。
因為他發(fā)現自己在老蔣心目中的地位已今非昔比,連馮玉祥都排到他前面去了。
如果說籠絡馮、閻、李這些中原大戰(zhàn)時的老對手,只是老蔣為了謀局而不得不為之的話,張學良看在眼里卻委實不是個滋味。
他怎么可能被排在馮、閻、李之后呢。
沒有東北易幟,國民黨的二次北伐能算是成功嗎,能統一全國然后自居為“中央”嗎?
烽火中東路,就聽了你老蔣的話,獨自跟蘇聯作戰(zhàn),最后幾乎把黑龍江軍的精銳都給打光了,試問地方諸侯誰能做到。
中原大戰(zhàn),又是我,在你最需要援兵的時候,及時出現,并扮演終結者角色,把馮、閻趕下了臺,由此成全了你,卻成了各路諸侯眼中的異類。
長城抗戰(zhàn),如果沒有東北軍在長城內外苦苦支撐,大家接得上來嗎,華北豈止是維持,怕是早就歸日本人了,哪輪得著宋哲元這些人上臺唱戲。
等到我再次回國,你讓我到東就到東,讓我到西就到西。先是到鄂豫皖,在大別山和紅二十五軍纏斗,然后又跟到“苦寒之地”陜西,和中央紅軍打。
你說,地方軍隊里面,誰肯這樣給“中央”賣命,只有東北軍!
可誰能想到,自己出了這么大的力,結果卻被拋得越來越遠,位次竟然排到那些中央的“世仇”后面去了。
對內,蔣張之間的關系,雖然表面上仍遠勝于一般君臣,其實內心早已生出芥蒂。
對外,更是快到撕破臉的程度了。
九一八事變后的東北淪亡,足以令東北軍上下刻骨銘心,因為這導致了他們后來的一連串霉運,直至浪跡天涯,無枝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