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橡樹,假如能夠充分地生長,可以長到30 米,但事實上能夠長到30 米的橡樹很少,一般只能長到12 米至15 米;一個孩子,假如他的天資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最終可以具有100 分的能力,但如果放任不管,就只能成為有30 分能力的人。
很少有父母知道,兒童的潛能培養(yǎng)遵循著一種奇特的規(guī)律——天賦遞減法則,即兒童的天賦隨著年齡增大而遞減,教育得越晚,兒童與生俱來的潛能就發(fā)揮得越少。所以,教育孩子,越早越好。
有這樣一個孩子,1983 年出生后接受早期教育。一歲零四個月開始學習漢字。4 歲讀小學,連連跳級。8 歲升入初中,18 歲大學畢業(yè),歲獲碩士學位,并通過托福和GRE 考試,同時被幾所國外著名學府錄取。
他開朗大方,生活節(jié)儉。雖年薪60 多萬人民幣,但他依然穿著媽媽給買的那件西服,扎著爸爸的舊領帶,用著爸爸的舊手機。
他有強烈的進取心,并且富有愛心。在2007 年我國南方遭遇雪災時,他將工作一年的積蓄全部捐了出來。
他就是年薪60 萬的高級白領——呂超。
溫馨提示:
呂超的成功,證明了孩子的早期教育決定孩子一生的成就。早期教育為孩子今后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也為孩子將來的成功做好了準備。
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認為:“教育的基礎主要是5 歲以前奠定的,它占整個教育的90%。”美國心理學家布盧姆說:“一個孩子到4 歲時,其智力已經(jīng)發(fā)展了將近50%,另外30% 到8 歲時發(fā)育完成,其余的到17 歲時完成?!币獯罄逃颐膳_梭利則強調:“兒童出生后頭三年的發(fā)展,其程度和重要性,超過他一生的任何階段?!边@充分證明了孩子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的早期教育,既有智力方面的,也有能力方面的,還有思想品德方面的。我們在教育孩子時,不能片面強調智力教育,而忽視了其他方面的教育。
有個被譽為“東方神童”的孩子,他3 歲時就認識3000 多個漢字,會寫簡短的作文,17 歲時,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上了一個研究所的碩博連讀研究生。但他連基本的生活常識都沒有,不知道開水要去哪里打,不知道煮雞蛋得剝皮后吃,不知道跟同學怎么相處。沒到一個學期,研究所不得不根據(jù)有關規(guī)定,勸他退學。他的父母無論如何都無法理解:這么優(yōu)秀的孩子,怎么會被退回家呢?難道我們做錯了嗎?然而,被退回來的孩子卻在短暫的難受之后感到一陣輕松:終于回到了父母身邊,不用每天面對同學和老師,不用每天發(fā)愁去哪里打開水、怎樣吃雞蛋了。
專家支招:
讓孩子充分地去感覺和探索他周圍的真實世界,多感受、多探索、多運動、多做游戲,用嘴、用手、用身體的各個部位去體驗,多玩、多爬、多跑跳。如果這個階段孩子的時間被用于在成人的引導下學習或是坐在屋子里看書、看電視,他將失去這個寶貴的發(fā)展機會。那么,今后彌補起來不僅耗費時間精力,效果也不會太顯著。
其實,每個孩子天生都是“愛學習”的。早期教育不是過早地讓孩子學習抽象知識,而是培養(yǎng)孩子的自學能力,為孩子將來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總之,早期教育會影響孩子性格、身體發(fā)育的說法是錯誤的。我們家長應該知道,越早對你的孩子進行教育,開發(fā)他們的潛能,你的孩子成功的幾率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