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強是一個可愛活潑的倔犟男孩,他5 歲了,全家人高高興興地準(zhǔn)備給他過生日。
親朋好友送來了各種各樣的禮物,其中有一個袖珍打氣筒引起了小強的注意,“這是干什么的???”“怎么用啊?”“為什么那么小???”“是什么都可以打氣嗎?”“我要玩!我要玩!”
一連串的問題讓正在忙碌的爸爸很不耐煩:“等會兒再回答你!
那不是玩具!等吃完飯再玩!”“我不,我就要現(xiàn)在玩!”“不行!”“不給我玩,我就不吃飯!”“再不聽話就打你了!”“我就要玩!”……可想而知,嚴(yán)厲的父親怎么會向孩子低頭呢?全家人的勸說都無濟(jì)于事,倔犟的小強就要玩那個打氣筒,可是父親就是不給孩子玩!
最后自然是小強被爸爸狠狠地打了一頓!委屈的淚水從小強的眼眶中涌出來……小強不明白為什么父親要那么生氣,為什么打他。為什么就不可以玩那個打氣筒呢?那還是叔叔送我的禮物呢!小強的父母也很生氣,覺得在大家面前丟了面子,這個孩子怎么這么不聽話,太不懂事了!小強傷心地哭著哭著,就睡著了。這頓給小強過生日的飯大家自然都沒有吃好。
等小強醒來后,客人散去,爸爸說讓他玩打氣筒時,小強卻搖搖頭說:“我已經(jīng)不想玩了……”
下面讓我們分析一下上面的例子。
小強強烈要求玩打氣筒的想法、做法都是沒有錯的!因為小強正處于對外界事物好奇與探索階段,所以他自然會對他身邊的每一件新鮮事物感到好奇。強烈的求知、探索欲望使得孩子會不顧一切地想要達(dá)到目的……這很正常!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沒有很好的自我控制能力。他無法理解:為什么一定要等吃過飯后才能“玩”這個新奇的東西?為什么不可以先玩再做其他的事呢?在小強看來,這個打氣筒是他從來沒有見過、玩過的最吸引他的東西。
通過分析,我們說小強爸爸的做法是不妥當(dāng)?shù)摹<热缓⒆拥囊鬀]有錯,家長就應(yīng)該滿足孩子的要求。我們可以理解家長的做法,也許家長自己認(rèn)為孩子的要求并不過分,只是時間地點不對。殊不知,這只是我們成年人的邏輯推理而已。如果站在一個5 歲孩子的角度來看問題,我們家長的做法就過于武斷了……那么,我們應(yīng)該怎樣做呢?
家長要做的是理解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問題、想問題。小強爸爸正確的做法應(yīng)該是:滿足孩子的好奇心,讓他去看、去玩這個新鮮的東西,認(rèn)真地回答孩子的問題,然后,要耐心說服孩子。比如,可以對小強這么說:“你要想真正弄明白這個打氣筒,還要等一會兒,等爸爸忙好了,就好好地陪你一起玩,好嗎?”這樣,孩子的好奇心得到了滿足,又懂得了要遵守規(guī)矩,還學(xué)會了忍耐。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做家長的往往會走入一個誤區(qū),就是常常用成人的思維去衡量孩子。我們要知道,孩子缺乏生活經(jīng)驗,常常是“不理智的”,常常是“想問題不全面、異想天開”的。他們不會想得那么周到,不會像成人想得那么遠(yuǎn)!我們不能用成人的思維方式衡量孩子,也不應(yīng)該用成人的行為規(guī)范去要求孩子,相反,我們應(yīng)該按照正常人的道德規(guī)范、社會準(zhǔn)則去培養(yǎng)孩子。
有愛無教,過分溺愛孩子
王佳平時對兒子林林關(guān)心得無微不至,可林林對媽媽卻非常冷淡。
王佳過生日那天,王佳的朋友往家里打電話。王佳不在家,林林接的電話,王佳的朋友告訴他:“今天是你媽媽的生日?!绷至掷淅涞卣f:
“我媽過生日關(guān)我屁事!”聽了這話,王佳的心都傷透了。
一位下崗女工,知道孩子喜歡吃蝦,有一次咬咬牙從菜市場買來蝦,做好后端上桌,看著孩子津津有味地吃著,自己舍不得動一筷子。
眼看著孩子吃完了飯,媽媽忍不住想去嘗一下剩下的蝦——“別動!”
她13 歲的孩子說,“那是我的!”這位母親在講這件事時,眼含淚水。
一位家境富裕的母親,見女兒花錢大手大腳,就對女兒說:“你不用著急花錢,爸爸和媽媽這些錢,以后還不都是你的?!弊屓藳]想到的是,女兒聽了把眼睛瞪得圓圓的,厲聲對媽媽說:“我告訴你,從明天開始,你要省著花錢,這些錢都是我的了!”
廣州有一位母親,為了兒子,為了丈夫,放棄自己不錯的工作,整天在家相夫教子,風(fēng)里來雨里去,騎車送兒子上學(xué)。后來,她咬咬牙送兒子上了貴族學(xué)校。有一次,媽媽到學(xué)校去看兒子,兒子卻嫌棄母親穿得太“土”給他丟臉,告訴同學(xué)這是他的“老鄉(xiāng)”。后來,兒子竟提出了一個無情的要求:讓母親做他的“地下媽媽”,否則就不認(rèn)她這個媽!
看了上面的例子,我們家長可能會說:“孩子怎么不知道愛父母呢?”是孩子生下來就不會愛別人嗎?不。那么,孩子為什么會這樣對待自己的父母呢?是父母的“極度關(guān)愛”、“過分溺愛”、“無限縱容”
滋長了孩子的自私,使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沒了別人。
天下的父母都愛孩子,卻未必會愛孩子。鄧穎超曾經(jīng)說:“母親的心總是仁慈的,但是仁慈的心要用得好。如果用不好的話,結(jié)果就會適得其反?!边^分地關(guān)心、溺愛孩子,會讓孩子只知享受,不知奉獻(xiàn);讓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沒有他人;讓孩子在情感世界中只關(guān)注自己,不知體諒別人?!皭邸钡姆N子就這樣結(jié)出了恨的果實。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問題出在孩子身上,“病根”很可能在父母身上。父母愛自己的孩子,這是人之常情,但是愛得過分就不好了,反而會傷害孩子。所以,只有正確地來愛孩子,才能促進(jìn)孩子的健康成長,杜絕孩子養(yǎng)成任性、不聽話等不良習(xí)慣。
父母疼愛孩子是天經(jīng)地義的,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尺度的,一旦超過了應(yīng)有的尺度,就有可能向相反的方向發(fā)展。如果父母過分地疼愛孩子,由愛變成了溺愛,對孩子百依百順,包辦一切,就會造成孩子以自我為中心,從來不替別人著想,養(yǎng)成自私自利、膽小怕事、懶惰依賴的性格。這樣的孩子只知索取,不知奉獻(xiàn);只知享樂,不知進(jìn)??;只有自我,沒有他人。他們一旦遇到困難和挫折,就會畏懼退縮;遇到不如意的事,就會大發(fā)雷霆,怨天尤人。溺愛不但不能使孩子得到幸福,反而使他們的心靈受到傷害,結(jié)果就是孩子刁蠻、任性和不聽話。
其實,愛孩子是要講方法的。不要用過分控制或縱容的方法對待孩子,而要用慈愛而堅決的方法教育孩子、培養(yǎng)孩子,對孩子的成長會更有好處。當(dāng)孩子做了錯事,父母要講明是非,糾正錯誤,再以適當(dāng)?shù)姆绞奖硎居H昵,使其感到父母仍然是愛他的。這樣能激起孩子對父母由衷的愛戴與尊敬,也能使他感覺與體會到父母養(yǎng)育自己的艱辛、對自己殷切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