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誰和誰對著干(1)

孩子對著干,媽媽怎么辦 作者:馬素玲


到底誰在和誰對著干當孩子還是襁褓中的嬰兒時,媽媽就開始了與孩子“對著干”的歷程。一次又一次地將孩子吃得津津有味的手從他嘴里拿出來,不厭其煩地把剛爬出半步的孩子抱回原地,不停地阻止他自己用笨拙的手拿勺子吃飯只因為怕弄臟了地板,毫不遲疑地打斷孩子玩得興高采烈的游戲,苦口婆心地強迫孩子多吃一口飯、多睡一點覺……做這些的時候,媽媽根本沒想到,孩子或許從小就開始思考這個問題了:為什么他們總喜歡和我對著干呢?

吃午餐的時候,桑桑好像對媽媽做的香噴噴的飯菜一點也不感興趣,他仍專心致志地在畫他的畫。 “你們不是答應帶我去吃肯德基嗎?說話不算數?!薄翱靵沓晕顼?,下午帶你去?!薄澳銦娘堄惺裁春贸?,我要吃肯德基。”“你這孩子越來越不像話,以前我們小時候飯都沒得吃,哪里有這么好的東西吃?!薄昂伲鲜且郧耙郧?,現在是現在,人家都吃麥當勞、肯德基?!薄罢娌恢旄叩睾?,把你送到阿富汗就知道媽媽燒的飯好吃了。那里的孩子什么都沒得吃,許多孩子都餓死了?!薄澳阍敢馊ツ闳?,我才不去呢!”“你還犟嘴,中飯不吃,就別想吃肯德基?!薄罢l稀罕!”“平時給你吃的太好了,今天不好好餓餓你,你就不知道老娘燒的飯香!”

媽媽可能不明白,肯德基這種“垃圾食品”為什么對孩子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不讓他吃是為他好,他為什么就不明白呢?

孩子慢慢地長大,開始自己有了主見,不再是抱在手中、控制在你手中的小嬰兒,他們對這個世界充滿了新奇與探索,媽媽的手指不再是他們唯一向前看的標志。

他們喜歡在去公園的路上走走停停,只因為有無數的東西吸引他們,可是媽媽會不停地催他們,因為公園更好玩,不要把時間浪費在路上。

他們不喜歡拿東西和別的小朋友分享,因為這是他最心愛的東西,可是媽媽要強迫他分享,因為這是一個小朋友必須具備的品質。

他們就喜歡一個人玩,不愿意和人合作,可是媽媽會強行把他拉到一個小朋友面前,因為他要學會融入這個社會……媽媽希望孩子就是自己的延續(xù),去完成自己未完成的夢想,在孩子身上傾注了很多的期望,過高的期望必定帶來過嚴的要求與管束。發(fā)現孩子喜歡游泳,馬上給孩子去報個班,一天必須完成多少米的量,可是孩子只是想享受游泳的樂趣,而不是為了一天游多少個來回。聽說別的孩子都學鋼琴,也不管孩子有沒有興趣,催著趕著讓孩子去學。而如果還有其余愛好,要么是覺得沒前途,要么是覺得影響學習,都給停掉,抓緊學習。孩子生活在媽媽規(guī)劃的世界里,在媽媽編制的夢想里,更是在媽媽自認為正確與必需的教育里。或許,媽媽永遠也不會認為,辛辛苦苦,花錢、花時間、花力氣去培養(yǎng)孩子,還成了與孩子對著干了。

可能每個媽媽都明白,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出現敏感期、叛逆期,很多媽媽也因為這一點而盡量去理解孩子,接受孩子,原諒孩子。但是,為什么在理解的情況下,也會出現與孩子對著干的情況呢?

很多時候是媽媽期待過于急迫,甚至面子上過不去。比如分享,學會分享確實是每個孩子需要具備的品質,然而,孩子會有一段“他的是我的,你的是我的,一切都是我的”的一個時期,讓孩子先盡情享用,再告訴他分享的道理,比起強行拿走,立刻分享要有更好的效果。再比如社交,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天性,有的天生就善于交際,有的天生相對“慢熱”,將孩子推得過急,反而會引起孩子的反感。

其實,與孩子對著干,就是逆著孩子的意思來,采取自己的理想和方便的方法來教育孩子。當孩子沒有達到要求或違背了媽媽的意思,首先的對策是惹怒他們,令他們哭、傷心、不舒服,教育他,先和他對著干,這似乎已成了潛意識的教育方法。

總是和孩子對著干,會失了孩子的志氣。他們生下來,本是一張白紙,在愛的包圍中,對世界充滿愛與期待,對自己充滿信心與希望。然而,媽媽不停地去逆著他們的意思,否定他們,約束他們,慢慢地他們就會變得消極,對自己失去信心與希望,失去對這個世界美好的看法與期待。

對孩子多一點包容,多一點尊重,多一點傾聽,多一點理解,多一點欣賞,多一點接納。多給孩子一些思想的空間和溝通的時刻,多關注孩子的身心和想法。少一點要求,少一點管束,少一點急迫,少一點虛榮,少一點高高在上。少和孩子對著干,那孩子也不會輕易和你對著干。因為,在孩子的心里,媽媽是他人生的第一個朋友,他們不希望失去這個朋友。

愿媽媽能給孩子全部的愛,帶他們看遍世間所有美景。風景哪邊更好?

蹲下來,站在孩子的角度,我們才會明白孩子眼里的世界。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