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孩子學習困難不要急
小雨是一個十分懂事又特別善解人意的男孩,看見老師在給鋼筆吸紅墨水,他會很快拿出紙巾,讓老師擦掉鋼筆上外溢的墨水。中午老師批改作業(yè)時,只要有人把教室門打開后沒關上,他就會第一個去把門關好。媽媽騎車帶他去上學,他能體諒到媽媽的艱辛,會對媽媽說:“媽媽,還是讓我下來吧,你這樣帶著我騎車很累的?!薄綍r的點點滴滴,都讓人能感受到他是一個很好的孩子。
小雨又是一個愛好體育的孩子,體育是他的強項。他獲得過60 米短跑第一、壘球第二的好成績。看著他的精彩表現(xiàn),家人都為他高興。
可是提起他的學習,老師和家長都會皺眉。他數學基礎尤其差,理解能力不是很強,上課時,有些知識因為聽不太懂,就似聽非聽。
下午的頭兩節(jié)課上,還經常打瞌睡,問他怎么回事,他會說我頭昏。
課堂作業(yè)基本上不會做,家庭作業(yè)也做得一塌糊涂,每次測驗成績都是班級最后幾名。老師也不止一次耐心地為他補課,給他講解,家長也為他請了家教,可往往是剛講過的知識,到第二天又不會了,家長和老師真拿他沒辦法了。
溝通有方法 每個父母都望子成龍,希望孩子的成績門門都是100 分,但實際情形往往難如人愿。有些孩子學得很吃力,學習成績總是偏低,不能跟上正常的教學進度。但是,學習成績差并不代表孩子的實際能力低,學習成績好的孩子也并不一定將來就有大作為。所以,作為父母,當孩子出現(xiàn)學習困難時,最好能幫助孩子找到根源,然后對癥施治。
如果是孩子上課不專心聽講,不按時完成老師留的作業(yè),或者貪玩造成的學習困難,父母要督促他們自覺學習,幫他們養(yǎng)成自覺學習的好習慣。
如果是孩子的學習方法不對,或者沒有掌握較好的學習方法造成的學習能力低,則應及時請教老師或者找有經驗的老師教給孩子一種比較有效的、適合他自己的學習方法。父母也可以指導孩子多看一些教授學習方法的圖書。
最重要的是,學習需要信心。幫孩子將學習內容分成若干個部分,讓孩子一部分一部分地學,掌握了前一部分,再學后一部分,依次學完,最后再進行總的復習。這樣孩子在學完一部分后會產生成就感,看到了自己的成績,再學后面的就比較有信心了,學起來也不會那么吃力。
目前很多學校只重視具體知識的學習,而往往忽略了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一些從小背了許多唐詩和認了許多字的兒童上學后學習并不好,因為他們養(yǎng)成了死記硬背的習慣,接受新鮮事物慢,學習不靈活。他們在剛開始學習時,由于已經積累了一些知識,認為學習并不困難,因而對學習缺乏必要的心理準備,隨著所學課程的加深,遇到自己不會的時就容易急躁,很容易產生厭學情緒。所以,在學習過程中,不能只讓孩子死記硬背,還要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讓他們學會聯(lián)想、對比,融會貫通地學知識,會動腦筋,勤動腦筋。內因起作用了,學習起來自然也就不會困難了。
愛心小貼士 如今,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紛紛提前給孩子進行學科教育。其實,家長沒有必要過度加壓,過度加壓反而會適得其反。家長要善于發(fā)掘孩子的優(yōu)點,通過鼓勵教育帶動孩子其他薄弱方面的改善和提高,不要給孩子太多學習上的壓力。每個孩子情況不一樣,家長要區(qū)別對待。即使自己的孩子在學習上有點不適應,家長也不要急躁,要弄清楚原因后再作判斷。總之,孩子學習困難父母千萬不能著急,因為孩子本身已經感到很吃力了,如果家長再給他們施壓,結果只會更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