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志凌云白虹貫,壯哉都督贈離言。
六十年來塵撲面,今日才得洗汗顏。
說什么開基業(yè)經百戰(zhàn),說什么鯨鯢陣里騁雕鞍。
大丈夫豈能夠老死床笫間,學一個丹心報國馬革裹尸還。
我把那長江當匹練,信手舒卷履平川。
東風起,燒戰(zhàn)船,應笑我白發(fā)蒼蒼著先鞭。
烈火更助英雄膽,我管教他那八十三萬灰飛煙滅火沖天。
收拾起風雷供調遣,百萬一藐談笑間。
——京劇《群英會·壯別》黃蓋唱詞
提到黃蓋,我們最熟知的是“苦肉計”,以及由此而生的一句歇后語“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的確,黃蓋在人們心目中是一位勇敢而富于犧牲精神的老將形象,其實,黃蓋在“勇”之外,更有過人的智謀,不愧為江東的一代虎將。可以說,在赤壁之戰(zhàn)中,黃蓋既充當謀劃者又充當了執(zhí)行者的角色,沒有他的直接參與,就沒有赤壁之戰(zhàn)的勝利,很有可能也不會形成后來三國鼎立的形勢。
少年刻苦
黃蓋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永州零陵)人。>>[1]與其他將領多出身豪門不同,由于家道中落,黃蓋的童年是在貧困與辛苦中渡過的,雖然家境貧寒,環(huán)境艱苦,但是少年黃蓋并沒因此有自甘貧賤,常常在砍柴負薪之余,一面努力掌握文化知識,一面鉆研軍事,為日后成為一代智勇雙全的名將打下了基礎。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黃蓋追隨孫堅父子,在刀劍叢中立下赫赫戰(zhàn)功,成為東吳一員大將。孫堅起兵時是長沙太守,其部曲多來自三湘四水,英勇善戰(zhàn),曾在陽人城將不可一世的董卓部將呂布打得潰不成軍,以至有“天下起兵誅董卓,長沙子弟最先來”的美譽。黃蓋當然是長沙子弟中的佼佼者。
赤壁建功
曹操基本統(tǒng)一北方后,作玄武池訓練水兵,隨即于建安十三年(208年)七月合北方兵和荊州降卒共十多萬,號稱八十萬大軍,親自率領沿長江水陸并進,欲一統(tǒng)南北。
對于曹軍的進逼,孫權堅決抵抗,他任命周瑜為大都督,率三萬精銳水兵,與劉備合軍共約五萬,溯江水而上,進駐夏口。溯江迎擊曹軍。曹軍和孫劉聯軍遇于赤壁(今湖北蒲圻西北)。曹操下令將戰(zhàn)船相連,減弱了風浪顛簸,利于北方籍兵士上船,欲加緊演練,待機攻戰(zhàn)。周瑜鑒于敵眾己寡,久持不利,決意尋機速戰(zhàn)。大將黃蓋針對曹軍“連環(huán)船”的弱點,建議火攻。黃蓋認為:“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操軍方連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見《三國志·周瑜傳》及《資治通鑒》)。
黃蓋的正確主張得到了周瑜的全力支持。為了麻痹曹操,黃蓋還寫下詐降書給曹操,誘使曹操上當。曹操見威望素著的江東大將黃蓋愿意投降,信以為真,認為江東人心渙散,指日可下,利令智昏,更加志得意滿。
到了開戰(zhàn)日,黃蓋先取輕快的戰(zhàn)艦十艘,船頭嵌上尖刀,船上裝載燥荻枯柴等易燃物,再灌上魚油,用紅色布蓋上,并在船上豎立旌旗龍幡為號。當時刮起了很大的東南風,黃蓋以這十艦行在最前面,到了江心拉滿風帆,黃蓋舉起火把告訴諸將校,使眾士兵齊聲大叫:“來降了!”曹軍中的人紛紛出營站著觀看。等到隔北軍水營約二里多時,這些船只同時點火,火仗風勢,十只火船如同箭一般飛向曹軍水營,鋒利的尖刀插鍥入曹軍的連環(huán)大船船體,由于曹軍船只先就連在一起,正好被燒個干凈,火勢還延及岸邊營寨,“強虜灰飛煙滅”。周瑜等乘勢率輕銳的部隊在陸上追擊,鼓聲震天,曹軍大敗,曹操倉皇逃走。
《三國志·吳書》中還記載了一件感人的故事:在赤壁之戰(zhàn)中,黃蓋為流矢所中,大冷天墮入水中,為吳軍救起,但是那些下層士兵并不知道眼前這位中箭落水的“傷兵”竟然就是大名鼎鼎的黃蓋將軍,就隨便把他置在普通的行軍床中沒有得到有效的救治。估計黃蓋這時受傷頗重,已昏迷不醒不能言語,這時,東吳另一位大將韓當恰巧路過黃蓋所在的營帳,黃蓋大概聽到韓當的聲音了,勉強用盡氣力叫了一聲韓當,韓當聽到了,大驚說:“這是公覆的聲音??!”連忙進來,看到戰(zhàn)友淚如雨下,把自己的衣服脫下給他換上,黃蓋由此得以救治生還。并因功官拜武鋒中郎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