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2.魯迅、琉璃廠和舊書、文物(1)

魯迅時代何以為生 作者:陳明遠(yuǎn)


清朝乾隆年間以來,文人學(xué)生逛琉璃廠已成習(xí)慣。民國以后,北京的文化人逐漸把“聽?wèi)颉⒊孕○^、逛琉璃廠”作為三大樂趣。逛琉璃廠,不用花多少錢就可以隨便瀏覽古籍和觀賞古玩字畫,一逛就是半天。

作為北京文化一條街,琉璃廠的歷史已有300多年。這里原是元、明、清三代燒制琉璃瓦的窯廠,流水環(huán)繞,廠前多空地,景色宜人??滴跏四辏?753)地震,原聚集在慈仁寺的書攤、古玩店遷移到琉璃廠來,使這里初具文化街的規(guī)模。

琉璃廠形成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清入關(guān)時,把八旗兵丁按旗分劃,占據(jù)內(nèi)城東南西北四方,原有的居民一律遷往城外,漢官則在宣武門以南及前門外大街以東地方安家。以后又有許多學(xué)者搬到琉璃廠四周居住,于是引來更多的書商到琉璃廠設(shè)立書肆,收售古籍字畫。乾隆時,參與編修《四庫全書》的文人學(xué)士也多寓居宣武門南。他們所需參考書,均“詳列書目,至琉璃廠書肆訪之”。琉璃廠書商則跑遍全國去搜購。編纂《四庫全書》促使琉璃廠更加發(fā)展。此外,琉璃廠四周還是各省會館聚集之地,各地進京考試的學(xué)子都住在這一帶??婆e時代的“紅錄”即在琉璃廠發(fā)布,于是舉凡與文人墨客有關(guān)的南紙、筆墨、雕版、鐫碑各行業(yè),也蜂擁而至,遂使這條街成為文化薈萃之地,并且久盛不衰。

乾隆三十四年(1769),進京候補的李文藻寫了《琉璃廠書肆記》介紹:

琉璃廠,因琉璃瓦窯為名。東西可二里許?!坝忠颥F(xiàn)在的南新華街那時還是南北一道水溝,上架有一橋,故寫道:“橋居廠中間,北與窯相對。橋以東街狹,多參以賣眼鏡、煙筒、日用雜物者。橋以西街闊,書肆外,惟古董店,及賣法貼、裱字畫、雕印章、包寫書稟、刻板鐫碑耳?!鐾⒃?,進場之具,如試筆、卷袋、墨壺、鎮(zhèn)紙……備列焉。葉祖孚:《北京琉璃廠》,第33頁。

19世紀(jì)末,清朝政府在琉璃廠窯址修建了優(yōu)級師范學(xué)堂、五城學(xué)堂(即北京師范大學(xué)、師大附中的前身)和電話總局。中華民國定都北京以后,于1917年修建了海王村公園,1924年開辟了和平門,拆除廠橋,增辟了南新華街,使琉璃廠文化街形成了現(xiàn)在的格局。東琉璃廠以古玩業(yè)為主,寶古齋、汲古閣等一大批老字號鱗次櫛比。西琉璃廠以舊書業(yè)為主,來熏閣、保古齋,以及同時經(jīng)營新舊圖書的商務(wù)印書館、中華書局麇集于此。大名鼎鼎的南紙店清秘閣、榮寶齋也在西琉璃廠。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