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時俞敏洪的母親可是“萬元戶”,徐小平樂得做個順?biāo)饲?,如果以后俞敏洪一不小心出了名,他就是慧眼識英才的伯樂?!昂?!好!”徐小平大筆一揮,就批準(zhǔn)了。
俞敏洪也挺激動。徐小平在北大可是風(fēng)云人物,得到他的“賞識”,俞敏洪感覺真是“天恩浩蕩”,喜滋滋地張羅去了。
“實際上,我比較不具備詩人的氣質(zhì),因為詩人必須要從絕望中找不到希望,要死要活那種。不死無以證明是好詩人啊。為什么我做不了詩人,那是因為任何事情到最后,我總相信會有柳暗花明的時候。”俞敏洪后來給了一個比較幽默而又似乎很著道的解釋。
生活和藝術(shù)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融合的,但如果要達到一種精純的程度,就必然會出現(xiàn)對立。詩人往往太浪漫、太理想主義,精神太單純、太專注,總是生活在自己的幻覺里,對現(xiàn)實的感悟反而隔了幾層。而俞敏洪呢,要吃飯,要掙錢,要養(yǎng)老婆,他骨子里就和“詩人氣質(zhì)”格格不入。他務(wù)實、堅強,最喜歡喊的口號就是“從絕望中尋找希望”,整天一副笑嘻嘻的樣子,怎么都不像個憂郁頹廢的詩人。
時過境遷,俞敏洪用十年的時間把一個類似手工作坊的培訓(xùn)夫妻店,發(fā)展壯大為資產(chǎn)數(shù)億元的教育科技集團公司之后,忽然懷念起囊中羞澀時爬格子的純真年代,于是又筆耕不輟,弄了兩本書出來:《永不言敗》和《挺立在孤獨、失敗和屈辱的廢墟上》。這兩本書可稱為“新東方精神”的注腳,記錄了他的一些感悟和哲思。
在俞敏洪的博客和書里,有篇文章叫做《缺點的恩惠》,是借一個小故事引出的:一個缺了一角的圓圈因自身的缺陷而苦惱,便四處尋找自己的缺陷,等找到后組成了完整的圓,卻因為過于圓滿而喪失了很多生活樂趣。|第一章|老俞進行時00與世界對話|俞敏洪的“蝸?!比松崦艉閷@個故事很有感觸。他自稱很受震撼,而且得到了啟示:人生中最大的幸福在于,有不足才有拼搏和奮斗的空間。
經(jīng)由此文,可以略窺俞敏洪的行文風(fēng)格:通過簡短的故事引申出對人生的感悟;一般都是以鼓勵年輕人奮發(fā)圖強、不懈進取為主旨。文章雖然以勵志為主體,有時也流露出俞敏洪對人生的哲理式的思考,隱約可見他年輕時做詩人的影子。多少人在功成名就后,難忘年輕時的夢想、青春時的追求,俞敏洪也不例外。
俞敏洪功成名就之后的這份閑散心思很是難得。他對自己的規(guī)劃是:選擇在合適的時機退休,把日常工作交給別人打理?!澳昙o(jì)變大了,你總要從事更有價值、更有創(chuàng)造力的工作,完成日常管理上的退和價值精神上的進。到時候,我看更多的書,寫更多的文章,做更多的演講,是不是更有好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