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事,需要一種精神,一種堅持不懈的精神,就如荀子所說的“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不舍,金石可鏤”。既然選定了目標,剩下的就是不遺余力地去完成。
從此,俞敏洪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其余時間都恭恭敬敬地捧著小收音機,帶著略顯悲壯的表情收聽英語廣播,昏天黑地、不分日夜,連學校用來提醒學生該睡覺了的熄燈行為,都被他直接跳過。一到熄燈時間,俞敏洪就跑到走廊盡頭,繼續(xù)沉浸在英語的世界里。
很多年后,俞敏洪回憶起那段艱苦的歲月,感慨地說:“班里的其他同學都說我當時聽外語聽得兩眼發(fā)直,藍汪汪的,像餓狼一樣。”
漸漸地,收音機成了俞敏洪的“甜言蜜友”兼“良師益友”,喚回了他對英語的片片記憶,雖然微不足道,他還是喜不自禁。同時,另一個重大發(fā)現(xiàn)也使他備感鼓舞,他發(fā)現(xiàn)詞匯量不足才是把他和英語分割天涯兩端的“元兇”,于是他又畢恭畢敬地捧起了單詞書,每天苦背單詞。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guān)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敝袊怨乓詠砭统缟信ζ床木瘢瑥膫髡f中的愚公到今天的俞敏洪,有志者事竟成的例子層出不窮。因為人和人之間在智力、體力方面的差距都不大,而成功與否,與當事人的態(tài)度和努力程度高低息息相關(guān)。
成功的道路沒有捷徑,每一分收獲背后必定有一份對等的付出。生活的公平就在于對誰都不會無緣無故地給予。
勤學苦練,日積月累,收音機和單詞書的威力開始顯現(xiàn),俞敏洪的努力獲得了回報,就像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樣理所當然,俞敏洪頓時陶醉在巨大的成就感當中。不過,每次他一開口,那富有濃郁家鄉(xiāng)氣息的口語立刻就讓他清醒過來,恢復了理智,開始思考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俞敏洪也承認,人和人的資質(zhì)有很大的區(qū)別。即便他再怎么努力,再怎么拼命,再怎么進步,也不能從最后一名躍到第一名。
其實,這就是學習過程中最讓人郁悶、也最不公平的情況。明明每天起早摸黑,像蟲子一樣在自習教室里孜孜不倦地啃書本,卻只能眼睜睜看著那些每天“吃喝玩樂”的天才們輕輕松松拿第一,成績單順手一丟,繼續(xù)吃喝玩樂。
的確,社會的殘酷讓我們在求學階段只能坦然面對天資不均的事實,但我們不能因為一個人學習成績不好就說他笨。學習不過是一個人成就的一部分而已,一個人的天賦也許并不在學習成績上,而在其他方面。
一個成功的人,也并非在各個方面都具有十足的稟賦,也并非一定是一個在主流評價標準上有優(yōu)勢的人,而是一個善于發(fā)現(xiàn)自己的特長與優(yōu)勢,并利用它獲得巨大的成就,開拓出屬于自己的新天地的人。
每個人都擁有“鉆石寶藏”,那就是你的潛力和能力。你身上的這些鉆石足以使你的理想成真,關(guān)鍵在于你不能只盯著別人的優(yōu)勢而不去發(fā)掘和利用自己的優(yōu)勢。
俞敏洪發(fā)現(xiàn),班上有些女生好像有特異功能一般,不僅能把英語當家鄉(xiāng)話一樣使用,還能從這些“家鄉(xiāng)話”里分辨出哪些是江南的,哪些是東北的。俞敏洪就從來沒有分清楚過,從自己嘴里吐出來的語言是“英式英語”,還是“美式英語”。他在“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間掙扎,痛苦無比。他不得不承認語言是依賴于天賦的,而自己就是少了那根弦。不過他也曾靈光一閃,認為自己也應該有根弦的,那么,自己的這根弦到底是什么呢?
后來,俞敏洪發(fā)現(xiàn),自己的詞匯量經(jīng)過魔鬼訓練之后,已經(jīng)到達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他認得許多不為人知的單詞的生僻含義,堪稱一本活字典,連老師也贊賞不已。既然如此,俞敏洪就要利用這根弦,彈奏一曲《笑傲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