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邏輯其實很好玩》(11)

邏輯其實很好玩 作者:楊佩昌


 

連載29、晏子使楚

晏子一向以雄辯的口才、敏捷的思維而聞名。一次,齊王派晏子出使楚國。那個時候楚國實力還很強大,總想著欺壓其他弱小的國家。楚王聽說晏子身材矮小,便想趁機侮辱齊國,就在大門旁邊另外開了一個小門,準備等晏子來的時候,讓他從小門進來。

當晏子到了楚國城門口時,守門的侍衛(wèi)便給他打開了這扇小門,請他從小門進城。晏子很清楚楚王的意思,于是便停在了楚國門口,對侍衛(wèi)說:“請你稟報楚王,只有到狗國的人,才從狗洞進去呢。今天我到楚國訪問,為什么讓我鉆狗洞呢?如果我出使的是狗國,那我自然該從這個小門洞進去;如果楚國不是狗國,那我還得從大門進去?!笔绦l(wèi)急忙傳話給內(nèi)宮。楚王一聽,只好讓晏子從大門進城。

晏子見過楚王之后,雙方就座。楚王看著矮小的晏子故作不解之狀,問道:“齊國的人一定不多了?”

晏子反問道:“何出此言?齊國首都臨淄就有七八千戶人家,街上總是擠滿了人。只要人們舉一舉袖子,就能遮住太陽;甩一甩汗水,就跟下雨一樣。人擠得肩碰肩、腳碰腳。怎么能說齊國沒有人呢?”

楚王仰天大笑:“齊國既然有這么多人,怎么會派你這樣的人來做使臣呢?”

晏子不動聲色地回答:“君王有所不知。我們齊國派使臣有個原則:對方是什么樣的國家,就派什么樣的人去。如果對方的國王有才能,就派有才能的人去;如果對方的國王沒有才能,就派沒有才能的人去。我是個最沒有用的人,所以被派到楚國來了?!背趼犃?,無言以對。

【感悟邏輯】

“晏子使楚”是中國古代非常有名的一個典故。它充分表現(xiàn)了晏子作為一名使者的智慧。面對楚王的侮辱,晏子充分運用推理來論證和闡述自己的觀點,使得楚王不得不甘拜下風。

比如:當守衛(wèi)要求晏子從小門進的時候,晏子使用了一個必要條件的假言推理,論證自己不能從小門進入。

只有出使狗國的人才會從狗洞進入;

我是出使到楚國(不是出使狗國);

所以,我不能從狗洞進入。

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還讓晏子從小門進入,那就等于承認楚國是一個狗國。楚王沒辦法,只能讓晏子從大門里進入。

接著,面對楚王的當面挑釁,晏子又運用了一個三段論推理:

對方是什么樣的國家,就派什么樣的人去。如果對方的國王沒有才能,就派沒有才能的人去;

我是個最沒有用的人;

所以,我被派到楚國來了。

根據(jù)齊國的對等原則,楚王自然也就成了最不賢明的君主了。楚王又一次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連載30、笨和尚

有一個衙役很傻很呆,剛說過的事,他轉(zhuǎn)眼就會忘個一干二凈。一天,他押解一個犯罪的和尚回府,臨行時,他怕誤了大事,仔細地將人與物查對了一番,便把和尚、自己和所帶的東西編成了兩句順口溜。他一邊走,一邊嘮叨:“包袱雨傘枷,文書和尚我?!蹦呛蜕幸娧靡廴绱税V呆,便假裝饑渴難忍,要與他喝酒后再行,呆衙役本來嘴饞,求之不得,于是將和尚的枷打開,和尚則趁勸酒之機,將衙役灌得酩酊大醉,然后把衙役的頭剃個精光,又把法衣與枷給他戴上,便溜之大吉。呆衙役酒醒以后,查看了周圍的東西:包袱、雨傘有,再摸自己的身上,法衣和枷也在,但見缺一個人,開始是驚呼和尚哪里去了,繼而又摸自己的頭,發(fā)現(xiàn)是光禿禿的,便說:“和尚在,可我哪里去了呢?”

這個衙役為什么會把自己當作和尚,而懷疑自己不在了呢?原來,衙役以為和尚都是剃光頭的,所以,凡剃光頭的都是和尚。既然自己也剃光了頭,那理所當然就是那個和尚了。因為,只有和尚是剃光頭,而自己原來是不剃光頭的呀!

不錯,按照規(guī)定,“和尚都是剃光頭的”,這個判斷無疑是正確的。但是,由和尚都是剃光頭的,得出凡剃光頭的都是和尚就不對了。換句話說,這句話正說可以,倒過來說,卻不可以。為什么?這就涉及判斷中的詞項周延的問題了。

【感悟邏輯】

在性質(zhì)判斷的全稱肯定判斷(通常用A表示)、全稱否定判斷(通常用E表示)、特稱肯定判斷(通常用I表示)、特稱否定判斷(通常用O表示)里,主謂項的周延情況是不同的。所謂周延,就是在一個具體判斷里,我們是否斷定了它的全部外延,斷定了全部外延就周延,斷定了部分外延就不周延。據(jù)此,對于全稱判斷的主項來說都是周延的,因為全稱量項就表明斷定的是主項的全部外延;對于特稱判斷的主項來說都是不周延的,因為特稱量項就表明斷定的是主項的部分外延;對于肯定判斷的謂項來說,由于沒有對其外延做出明確的完全肯定,所以是不周延的,因為作為謂項的外延,往往只是部分包含在主項的外延中;對于否定判斷的謂項來說,由于它們的外延無一例外地都與主項中肯定的那一部分外延完全排斥,所以都周延,也就是說,否定判斷的謂項實際上都對其全部外延斷定了。

根據(jù)以上邏輯知識,由“和尚都是剃光頭的”不可以推出“剃光頭的都是和尚”的判斷,而只能得出“有些剃光頭的是和尚”的判斷。其他:E判斷由于主項、謂項都周延,I判斷主項、謂項都不周延,可以正說,也可以反說。例如:“思想僵化者絕不是真正的辯證論者”,“真正的辯證論者也絕不會是思想僵化者”?!坝行┣嗄晔侨請笥浾摺?,“有些日報記者是青年”,正說反說都通,但是A判斷和O判斷反過來就說不通。例如:“凡是記者都是腦力勞動者”,反過來“凡是腦力勞動者都是記者”就說不通。而只有以特稱量項加以限制“有些腦力勞動者是記者”才說得通。同樣,“有些人不是醫(yī)生”的判斷通,而反過來說則不通。其原因就在于O判斷主謂項周延情況不同,倒過來后,把原來不周延的“人”這個概念,變成周延的了。

了解詞項周延性的知識,不僅對于制定演繹推理的某些規(guī)則,進行正確推理有重要意義,而且對于準確、恰當?shù)乇硎龌蚪涣魉枷胍灿衅洮F(xiàn)實意義。有一則《狗和海螺》的寓言,其中說到一只狗吃多了雞蛋,于是得出了“一切雞蛋都是圓的”的判斷。當它來到海邊,見到一只圓圓的海螺時,便斷定它是雞蛋,一口吞下肚后,攪得肚子痛得難忍才驚呼上當。那么,這條狗吃虧在哪兒呢?它吃虧就吃在由“雞蛋都是圓的”,進而得出了“圓的就是雞蛋”的錯誤結(jié)論。換句話說,狗在把話倒說的時候,使不周延的詞項也周延了,因而鬧了個笑話。

當然,這樣愚蠢的事例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多見,但也不是絕無僅有。記得有一位父親領著孩子進城,當孩子看到高高矗立、冒著白煙的東西時,好奇地向父親問道:“爸爸,那冒煙的是什么呀?”

父親說:“傻瓜,請記住,凡是那冒白煙的都是煙囪?!?/p>

兒子說:“哦,那我知道了,爸爸的鼻子也是煙囪了,因為爸爸抽起煙來,鼻子也是冒白煙的??!”

在這里,我們不能不驚嘆孩子的聰明伶俐,但同時也不得不指出父親犯了一個不該犯的邏輯錯誤,因為他把不該倒過來說的“煙囪都是冒煙”的這句話,倒過來說了。也就是說,它把不周延的“冒煙的”這個詞項,變得周延了。

連載31、讓王爺下轎

巴拉根倉是蒙古族的機智人物。一天,他正在趕路,半路上恰遇到了神氣十足、坐著八抬大轎的王爺。巴拉根倉沒有回避,仍然趕自己的路。王爺?shù)碾S從見了連忙把他抓到王爺?shù)霓I前,聽候王爺發(fā)落。王爺說:“大膽刁民,竟敢擋我的駕,本當處死。今天算你走運,本王今兒個有大喜事,不開殺戒。但我要考一考你,做得到,就饒了你;做不到,就給我服三年的苦役。”巴拉根倉回答說:“請便吧!”王爺說:“人家都說你最有本事,現(xiàn)在你能把我從轎子上騙下來,我就放了你。”巴拉根倉回答說:“不敢,不敢,我怎么能把王爺趕下轎呢!不過,如果王爺下了轎,我倒有辦法馬上請你上去。”“真的嗎?”“保證辦到?!?/p>

王爺心想,我下了轎后偏不上轎,看你怎么辦,便答應說:“好,好?!彪S即從轎里跳下來。王爺?shù)膬赡_剛落地,巴拉根倉笑著說:“這不是讓你下轎了嗎?”王爺氣得瞠目結(jié)舌,一句話也沒說就鉆進了轎內(nèi)。

巴拉根倉笑得更歡了:“聰明的王爺,我不僅讓你下了轎,還讓你又上了轎!現(xiàn)在我該走了?!闭f完,他繼續(xù)趕自己的路去了。

【感悟邏輯】

巴拉根倉讓王爺下轎的思維過程運用了一個充分條件假言推理和一個純假言推理:

如果我說有辦法請王爺上轎,那么,王爺就得從轎子上下來;

現(xiàn)在我說有辦法請王爺上轎;

所以,王爺就得從轎子上下來。

只要王爺從轎子上下來,他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上了當;

只要他發(fā)現(xiàn)自己上了當,就會立即上轎去;

所以,只要王爺從轎子上下來,他就會立即上轎去。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