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你在和誰較勁》(12)

你在和誰較勁 作者:朱新月


 

連載十九  改變習慣,改變未來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習慣能夠決定一個人的命運,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尤為重要。

也許,你還沒有把習慣這個強大的力量重視起來?!傲晳T”是指從小養(yǎng)成的不易改變的生活行為。好的習慣能使人終身受益,并能獲得巨大成功。習慣是一種或多種行為的反復強化,強化的結(jié)果則成了一種恒定的品質(zhì)。你想要什么樣的人生,就要有什么樣的習慣。

如果現(xiàn)在的你沒有目標,沒有動力,都不要怕,改變習慣就可以改變未來。每個人都有潛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習慣所掩蓋。

在加拿大當?shù)蒯烎~的好季節(jié)一年有兩次,即冬季和夏季。

在夏季,這個有點兒偏僻的地區(qū)雪開始融化,道路變得十分泥濘,因此,汽車開過后,會留下一道道很深的痕跡。

而冬天來時,路面則完全被封凍上,道路上那些被凍得結(jié)結(jié)實實的車轱轆印便成了駕駛員的巨大挑戰(zhàn)。所以,在每年冬天,這個偏僻、尚待開發(fā)的地區(qū)入口處,總會矗立起一塊牌子,上面寫著:“駕駛員們,請謹慎選擇你要行使的車輪軌道,需要注意的是,你將在所選擇的車輪印中行駛20公里!” 

這是向司機示意選擇一種安全的駕駛方式。

對于我們來說,習慣就像道路上的車輪印,它們決定了你生活的方向,不論你駛向成功還是失敗。因此,你必須謹慎地選擇那些決定你一生的習慣,習慣可以改變未來。

習慣也分兩種,一種是好習慣,另外一種就是壞習慣,好習慣主宰人生,壞習慣會阻礙人生的發(fā)展,而且壞習慣有可能帶動好習慣朝不利的那一方發(fā)展,最終也變成壞習慣??傊?,壞習慣是通往成功道路上的阻礙。

每天養(yǎng)成一個好習慣很容易,難就難在要堅持下去。成功有時候也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困難,每天都養(yǎng)成一個好習慣,并堅持下去,也許成功就指日可待了。

“細節(jié)決定成敗”在下面這個故事中也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

有一家食品公司,需要招聘一位衛(wèi)生檢測員。前來應聘的人很多。這天,一位衣冠楚楚、氣度不凡的年輕人自信地走進了總經(jīng)理辦公室。他優(yōu)雅的談吐、扎實的專業(yè)知識贏得了總經(jīng)理的好感。就在年輕人轉(zhuǎn)身離開的時候,他下意識摳了一下鼻孔,這個不起眼的小動作并沒有逃過總經(jīng)理的眼睛。

結(jié)果可想而知,一個沒有良好衛(wèi)生習慣的人怎么能夠做食品衛(wèi)生檢測員呢?

當然,年輕人怎么也不會知道是他“摳鼻孔”的壞習慣毀了他的工作,使他與即將到手的工作失之交臂。

在職場中,這樣的例子可能數(shù)不勝數(shù)。即使這樣,還有一些人仍然為一些無關(guān)緊要的瑣事喋喋不休,事事都較勁,或許在你較勁的時候,就已經(jīng)注定不能成功。

要成就學業(yè)、事業(yè),要擁有美好人生,必須養(yǎng)成一種好的習慣。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愈是在現(xiàn)代化的大都市生活的人們,形色愈是匆促,日子過得愈是緊張,每個人的時間就像高速公路上面癱瘓的交通狀況一樣,應該做和不得不做的瑣事塞得滿滿當當,真正想做的事卻又找不出空當來,“忙、盲、茫”是他們生活的真實寫照。只有保持好的生活習慣,有明確的時間管理觀念,才能夠在匆忙的人群中尋找到方向。     

好習慣成就好人生。美國暢銷書作家杰克·霍吉撰寫的《習慣的力量》為我們提供了這樣一種答案,所有的成功都能歸結(jié)于一種習慣。從小就對事物充滿著好奇心的愛迪生,正是因養(yǎng)成了探索科學知識的良好習慣,才使他成為一個舉世聞名的發(fā)明家。

習慣是一種強大的力量,但卻常常被我們所忽視。古羅馬詩人奧維德曾經(jīng)也說過:“沒有什么比習慣的力量更強大?!弊髡咴跁姆饷嫔蠈懙溃骸傲晳T就是把成功所必需的事情堅持下來?!鼻趭^是一種習慣,堅持是一種習慣。同樣的,優(yōu)秀也是一種習慣。

這樣看來,習慣對于我們的成功有著決定性作用,為自己注入一些新鮮的血液,變得更加有活力,讓好習慣改寫未來。

小李大學畢業(yè)后去一家汽車公司應聘,和他一起競爭這個職位的還有三四個人,這三四個都比他學歷高,小李頓時就泄了氣,覺得自己沒了希望。

尤其是當前面幾個人面試后,他覺得自己更沒有什么希望了。但既來之,則安之。本著善始善終的態(tài)度,他敲門走進了董事長的辦公室,一進辦公室,他發(fā)現(xiàn)門口地上有一張紙,便彎腰撿了起來,發(fā)現(xiàn)是一張廢紙,便順手把他扔進了廢紙簍里。然后才走到董事長的辦公桌前,進行了簡單的自我介紹。董事長說:“很好,很好!你已被我們錄用了?!毙±铙@訝得說:“董事長,我覺得前幾位都比我好,你怎么把我錄用了呢?”董事長說:“前面三位的確學歷比你高,而且儀表堂堂,但是他們的眼睛只能看見大事,而看不見小事,而我認為能看見小事的人,將來自然看得到大事,一個只能看見大事的人,他會忽略很多小事,他是不會成功的。所以,我錄用了你?!?/p>

嘗試著從每一個細節(jié)入手,讓優(yōu)秀成為一種習慣,如果感到困難就稍微堅持一下,因為,改變習慣就等于改變你的人生。

連載二十  勤于動腦,跳出思維陷阱

一個人不愛動腦、思想懶惰,就不可能把工作做好。在新事物不斷涌現(xiàn)的今天,要做好工作,就必須時時開動腦筋獨立思考,仔細地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不勤于動腦、思想懶惰的人,對工作敷衍了事,混一天算一天。常聽老師這樣說:大腦就像一部正在工作的機器,只有工作起來各個部件才能得到配合,工作就更有效率,而不經(jīng)常使用,各個部件得不到好的配合,等你想要工作的時候就已經(jīng)銹住了,效率也就沒那么高了。

生活和工作中也是這樣,要勤于動腦,如果真要遇到一點新情況、新問題,動動腦就可以想出辦法。如果很難有什么獨立見解,那么只能搬出肚子里的那點舊貨,生搬硬套地弄出個不是辦法的辦法來應付,再就是不聞不問。不勤于動腦,就容易形成思維定勢。

古人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比朔巧R、才干和經(jīng)驗都要在工作實踐和刻苦學習中獲得。學習是思考的基礎(chǔ),沒有豐富的知識作基礎(chǔ),就談不上思考的深度和廣度;思考是學習的繼續(xù),是對實踐現(xiàn)象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是探索現(xiàn)象本質(zhì)和規(guī)律的重要認識環(huán)節(jié),是學習后的覺悟的過程。

所以,勤于動腦是我們學習的重要部分,任何一個公司都希望看到自己的員工在工作上勤于思考,為公司獻計獻策。這個世界不缺會干活的人,缺的是勤于動腦的人。

不要像復印機一樣只是簡單地復印,不要成為工作中的懶人,心懶了思想就不會有進步,思想沒有進步,很可能錯失許多機會。每天朝九晚五地工作,卻沒有絲毫進展,在這樣的情況下,自然沒有任何樂趣可言,更談不上什么工作成績、升遷或者發(fā)展。

從現(xiàn)在起,做一個善于思考的人,思考使我們的行動更加規(guī)范,使我們的思想更加成熟。不善于思考的人,看問題只能停留在表面,他的思想世界是狹窄而乏味的。善于思考的人,看待事物總能看到本質(zhì),獲得新的發(fā)現(xiàn),視野變得越來越寬,知識也越來越豐富。 

正所謂態(tài)度決定一切。人的成功與否都由自己的態(tài)度所決定,當我們樂意去做一件事情時就會覺得自己做的事情很有價值,當我們認為自己所做的事有價值時,我們就會愿意為之付出。但是當我們不愿意做一件事情時就會意興闌珊,認為自己做的事情一點價值都沒有。當你不愿意的時候,就加進一點熱情,讓生活豐富起來,勤于動腦,善于接受新事物,跳出思維的陷阱。思考可以改變一個人思想,從而改變命運。就像我們渴了要喝水,只知道喝了水就能解渴,從來不思考我要喝什么樣的水。

成功的對立面是失敗,失敗不是因為他們知道的不夠多,也不是因為他們沒有去探索,只是因為他們沒有集中精力,說白了,就是沒有思考。

勤于思考,長期下去必有大的進步。不要做思想上的懶漢。在此基礎(chǔ)上,跳出思維的陷阱,做一個有創(chuàng)新、有發(fā)展的人??朔磺谟趧幽X的壞習慣。

偉大的創(chuàng)造,都是從勤于思考開始的。但是,人們往往活在習慣里,不知不覺就活在一種思維里,很難從這種已經(jīng)成為習慣的思維里走出來。

改變習慣性的思考,會擺脫困境。我們可能無法改變生活中的一些東西,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思路。有時,只要我們放棄了盲目的執(zhí)著,選擇了理智的改變,就可以化腐朽為神奇了。

人們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中工作和生活,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種固定的模式,這種固定的思維模式根深蒂固,導致人們疏于思考,使人們習慣于從固定的角度來觀察、思考事物,并以固定的方式來接受事物。

1815年10月,兵敗滑鐵盧的拿破侖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島后,他的密友通過秘密方式給他捎來一副用象牙和軟玉制成的國際象棋。拿破侖愛不釋手,從此一個人默默下起了象棋,打發(fā)著寂寞痛苦的時光。直至象棋被摸光滑了,他的生命也走到了盡頭。這副象棋經(jīng)過多次轉(zhuǎn)手拍賣,后來有一個買家拍走了這副象棋,偶然間發(fā)現(xiàn)有一枚棋子的底部居然可以打開,里面塞有一張如何逃出圣赫勒拿島的地圖。

當我們在一條路上走不通的時候,不妨轉(zhuǎn)向另一條路,可能我們一下子就可以找到一條走向成功的捷徑。其實,人的思維是無限的,只要勇于重新考慮,一定能夠找到不止一條跳出困境的出路。勤于動腦,善于思考,才能深化認識。只有思考,才能把實踐中看到的化為理論。長此以往,思維就不再固定,也就不可能掉進思維的陷阱。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