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 求學歲月:貫通中西學問(10)

傅斯年傳 作者:馬亮寬


傅斯年少年時期對儒家經典已經熟悉,許多經典章節(jié)已能背誦,在大學預科又對儒家經典及其注解進行系統(tǒng)學習,升入本科后像章太炎的《檢論》這類專著都進行了認真的學習,所以他對傳統(tǒng)經學的研習已經有相當深的造詣。他的一位同學后來回憶說:“在北大讀書時(傅斯年)是全校聞名的高才生,得到校長蔡元培的器重和全校師生的贊揚。其間,據我了解他很少上課,成天泡在圖書館里,博覽全書,當時有些教授就怕上他的課,往往在課堂上,他提出來的問題,老師答不來,使教師更難為情的是,他會當面指責教師講錯了,并有根有據地說:這個問題某某書是怎么講的,某某先生是怎么說的,我認為該怎樣理解,經常把老師弄得張口結舌,下不了臺?!保?]

有一個例子很能說明傅斯年知識的廣博和求甚解的學風。以傅斯年同學好友羅家倫的記述為證:“就在當時的北大,有一位朱蓬仙教授,也是太炎弟子,可是所教的《文心雕龍》卻非所長,在教室里不免出了好些錯誤,可是要舉發(fā)這些錯誤,學生的筆記終究難以為憑。恰好有一位姓張的同學借到那部朱教授的講義全稿,交給孟真,孟真一夜看完,摘出三十幾條錯誤,由全班簽名上書校長蔡先生,請求補救,書中附列這錯誤的三十幾條。蔡先生自己對于這問題是內行,看了自然明白,可是他不信這是由學生們自己發(fā)覺的,并且似乎要預防教授們互相攻詰之風,于是突然召見簽名的全班學生。那時候同學們也慌了,害怕蔡先生要考,又怕孟真一人擔負這個責任,未免太重,于是大家在見蔡先生之前,每人分任幾條,預備好了,方才進去。果然蔡先生當面口試起來了,分擔的人回答的頭頭是道??纪曛?,蔡先生一聲不響,學生們也一聲不響,一鞠躬魚貫退出。到了適當的時候,這門功課重新調整了?!保?]傅斯年能在一夜之間看一份講義全稿,從中摘出三十多處錯誤,說明他對原文十分熟悉,幾乎到了全部背誦的程度,對古文獻如此精通,不僅一般學生做不到,就是專門學者又有幾人達到如此水平。

當時北京大學傳統(tǒng)國學章太炎學派勢力強大。傅斯年深厚的國學功底,尤其對章氏之學的信從,引起一些太炎弟子的看重,劉師培、黃侃等人都抱著老儒傳經的觀念,希望傅斯年能夠繼承儀征學統(tǒng)和章太炎學說,成為他們的衣缽傳人,使當時的古文經學后繼有人,并將其發(fā)揚光大。傅斯年初期亦想在國學研究方面有所成就,入本科不久,便成為黃侃的得意門生,據記載,傅斯年當時常穿大袍褂,拿大葵扇,儼然一個地道的儒生。

正當傅斯年潛心國學的時候,一場震蕩中國思想界、教育文化界的新文化運動興起了。這場運動雖濫觴于上海,但由于北京大學的改革適逢其時,很快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和重鎮(zhèn)。

1915年9月,陳獨秀在上海創(chuàng)辦并出版了《青年》雜志,打出了“民主”和“科學”兩面大旗,提倡新文化,鼓吹新思想,主張文學革命。陳獨秀從進化論的觀點出發(fā),將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他在創(chuàng)刊號宣稱:“改造青年之思想,輔導青年之修養(yǎng),為本志之天職”。1916年9月,陳獨秀應讀者之望,將《青年》更名為《新青年》,其影響日益擴大。1917年1月,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學校長,為新文化運動在北京大學傳播創(chuàng)造了條件。新文化運動喚醒了潛心于國學的傅斯年。

[1] 李?;福骸堵櫹嫦劯邓鼓辍罚ㄅ_)《聯合周報》1990年11月24日,第3版。

[2] 羅家倫:《元氣淋漓的傅孟真》,《傅孟真?zhèn)饔涃Y料》(一),(臺)天一出版社1979年版,第93頁。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